“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烟花爆竹作为我国传统民俗文化的一个载体,一边系着乡愁,一边连着安全。确保安全生产,是烟花爆竹产业健康发展必须破解的难题。全国两会期间,来自烟花爆竹主产区的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醴陵市醴泉窑艺陶瓷有限公司总设计师黄小玲,以加快建设全国烟花爆竹转型升级集中区为“药方”,给出多条对策。
环境不优、投入不足成掣肘
湖南、江西是我国烟花爆竹主产区,湖南浏阳、醴陵和江西上栗、万载4个县(市)生产企业数量、产值以及出口额分别占全国的70%、80%和90%以上,这4个县(市)地理位置相邻、产业基础相当、人文交流密切,在全国烟花爆竹行业中地位很重要,影响很大。
黄小玲以醴陵市为例说:“作为当地支柱产业之一,醴陵市现有烟花爆竹生产企业182家,生产场所286个,有20多万名相关产业从业人员。烟花爆竹行业对提高城市知名度、帮助当地人民摆脱贫困提高收入、维护农村社会稳定、推动乡村振兴起着重要的作用。”
与此同时,烟花爆竹是具有易燃易爆属性的高危行业,也是重大安全风险防范的重点。黄小玲告诉记者,为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近年来,湖南、江西大力推进烟花爆竹生产改造提升,生产集约化、机械化、标准化、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但仍存在产能过剩严重、企业散小弱、安全基础条件差、机械化自动化水平低等问题。
“这些问题需要通过产业转型升级来解决,但在实际调研中我们发现,发展环境不优、科技投入不足成为烟花爆竹产业前行路上的‘绊脚石’。”黄小玲说。调研中发现,近年来,受淘汰落后产能、税收政策、土地政策、安全环保标准提升、禁放限放、原材料供给等因素影响,烟花爆竹产业准入门槛提高,行业发展空间进一步压缩,部分中小企业面临淘汰退出,产业持续发展动能不足。
在科技投入方面,黄小玲介绍:“烟花爆竹产品技术含量不高,科研经费投入不足。除极少数几家企业每年有固定的科技研发投入外,科技投入在许多厂家几乎一片空白,花炮科研所等科研机构也处在筹建阶段。”
出台支持政策,强化科技支撑
2021年10月,国家发改委印发《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总体方案》,提出依托湖南浏阳、醴陵和江西上栗、万载4个县(市),建设全国烟花爆竹转型升级集中区,加强产业分工合作与技术研发,联合制定安全规范和技术标准,不断提升产业集中度和产业本质安全水平。
在黄小玲看来,建设全国烟花爆竹转型升级集中区,以提升产业集中度、提升生产机械化自动化水平为目标,是贯彻落实安全发展理念、优化全国烟花爆竹产业布局、构建现代烟花爆竹产业体系、加快提升企业本质安全水平、推进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有利于构建生产集约、经营规范、安全可控的现代烟花爆竹产业体系。
“国家层面出台支持政策非常好,但推动政策落地还需要各方进一步细化任务措施。”黄小玲建议,尽快出台全国烟花爆竹转型升级集中区实施细则,以省政府或省应急管理厅名义下发具体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细化任务,以更好地指导市、县开展相关工作。
“要强化区域交流合作,探索以湖南、江西两省政府名义,定期召开合作论坛或者联席会议。在政策联合、品牌联建、展会联办、口岸互通、技术互助、安全互管等6个方面开展更广、更宽、更全面的协作,在产业合作、行业合作、区域合作、企业合作等方面不断发展壮大;同频发声,共同发展,推动集中区烟花爆竹产业安全化、科技化、绿色化发展。”黄小玲说。
“烟花爆竹产业提质增效需要真金白银的支持。”黄小玲表示,在花炮机械研制与开发、环保无烟(微烟)烟花研制、科研所室建设、实操培训基地建设等方面,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细化奖补方案。同时,建议将关闭退出企业的奖补期限延至2023年,奖补的金额、标准进一步提升。
黄小玲还建议,支持花炮产业服务平台建设。在湘赣边烟花爆竹主产区中,醴陵市在仓储物流、燃放场地、科研机构等平台建设方面存在明显短板。在醴陵花炮燃放场、花炮仓储物流园、花炮研究所等项目建设上,有关部门应给予资金、政策等方面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