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2’汶川地震让我至今难忘。我当时在灾区看到一栋栋倒塌的建筑物,更加深刻认识到住宅抗震性能的重要性。”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冯远建议,我国地震多发频发,要进一步提高住宅抗震韧性。
抗震技术要有针对性
冯远毕业就进入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一直从事建筑结构设计工作,深度参与西南地区城乡建设。
她认为,我国西南地区山区多、地震易发频发,一旦发生地震,除直接伤害外,还会引发一系列次生灾害。比如,一旦发生山体滑坡,就可能阻断道路,给施救带来困难,所以建筑选址和防震设计非常必要。
从汶川地震灾区回来后,冯远与同事们将收集到的震害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并将这些成果应用在日后的建筑设计中。
冯远提出的抗震技术设计,被应用于汶川40余个灾后重建项目。“灾难不可避免,但损失可以降到最低。”她说。
“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建筑需要应用不同的抗震技术,一定要有针对性。”冯远举例说,农村建设应该应用与之相适应的、经济、适用、易操作的抗震技术,医院、学校等公共建筑需要应用隔震或减震技术,高层建筑需要采用减震技术,不规则建筑需要针对关键部位采用加强措施等。
全面采用抗震性能化设计
冯远认为,近年来,随着城市人口密度不断增大,在公共场所集中避难的方式已不能完全满足现代社会需求。“如果地震发生后,住宅遭到严重损坏不能尽快修复使用,将给社会正常运转造成严重影响。现在高层住宅较多,我国又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增多,发生地震时,逃生更加困难。”
冯远建议,提高住宅的抗震韧性,以保证住宅震后能快速恢复使用。具体来说,住宅建筑可采用冗余度高、抗倒塌能力强的结构体系。全面采用抗震性能化设计,精准找到结构薄弱部位,采取有针对性的技术措施。关注隔墙、吊顶、设备管道等非结构构件在地震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如隔墙采用轻质材料,避免应用砌筑式填充隔墙,加强隔墙的防倒塌能力等。
冯远还建议,加强家具地震抗倾倒稳固性能,加强对装配式住宅抗震性能、连接构造、施工安装、耐久性等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