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地下半地下空间、建筑等安全问题引起广泛关注。在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安能集团总工程师张利荣看来,因对地下半地下空间致灾规律认识不到位、部分工程防灾设计不达标、运营管理及应急能力不足等,导致地下半地下空间灾害多发,加之建筑安全隐患导致的事故时有发生,城市地下空间、建筑已成为城市安全“洼地”。
“填平城市安全‘洼地’,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要以系统工程思想统筹谋划。”张利荣建议。
提升地下半地下空间灾害防救能力
结合参与城市抢险救灾的经验,张利荣建议,提升我国城市地下半地下空间灾害防救能力。他说,地下半地下空间极易遭受暴雨洪涝灾害侵袭,像山东济南“7·18”、北京“7·21”、河南郑州“7·20”等暴雨灾害发生后,导致地铁、下穿式立交桥等地大量积水,引发城市大面积瘫痪和人员不同程度伤亡。
张利荣表示,以系统工程思想提升我国城市地下半地下空间灾害防救能力,要健全完善地下半地下空间管理法规制度体系,明确安全责任主体,解决管理缺位等问题;加强地下半地下空间灾害特点规律研究,提高地下半地下空间工程防灾标准;建立地下半地下空间灾害监测预警系统,提升预警能力和响应能力;加强相关人员培训,提升其应急响应能力。
强化建筑全寿命周期管理
针对建筑安全方面存在的部分建筑质量有缺陷、可靠性不高、可维护性较差等问题,张利荣建议,要以系统工程思想,强化建筑全寿命周期管理。
张利荣介绍,建筑全寿命周期管理就是将规划、设计、招投标、施工、竣工验收及物业管理等建筑全寿命周期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全过程管理。他强调,强化建筑全寿命周期管理,责任落实要放在首位。要明确参建各方对建筑全寿命周期管理的责任,特别是建设单位的主体责任,并建立安全监督考核机制,把安全纳入相关责任人业绩考核。
“建筑全寿命周期一般可分为规划、设计、施工、运营四个阶段。”张利荣说,要着力提升规划设计的科学性,坚持建筑是为人服务的基本理念,坚持安全耐用、先进可靠、绿色节能、经济适用等建造原则,建立建筑重要性级别分类规范,适当提高建筑设计基准期时长和设计使用年限。针对特别重要工程或超级重要工程,张利荣建议,不仅要设计论证结构的可靠性,还要设计论证其系统的可靠性和长期的防灾抗灾能力,防范单件损坏、局部损坏引发安全事故甚至整体崩溃。
对既有建筑使用管理,张利荣表示,要建立定期维护标准,把建筑的运行维护和寿命结束后拆除等纳入管理内容,提高建筑的免维护性、自维护性和可维护性,建立安全评审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