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一年多实践探索,天津、广东在完成危化品重大危险源联网任务的基础上,分别额外接入了1100余家、800余家危化品企业,进一步扩大了联网覆盖范围,实现了监测联网常态化运行。”

日前,应急管理部科技和信息化司会同相关司局、地方部门组成专家组,对天津、河北、黑龙江、江苏、安徽、江西、山东、湖北、广东、云南等10个“智慧应急”试点单位的建设情况进行了成果评估。“智慧应急”试点建设是首次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综合性信息化试点工作,各试点单位牢固树立集约化建设、融合式发展、扁平化应用的发展理念,克服疫情反复、经验不足、经费紧张等困难,探索形成“智慧应急”建设新模式,初步构建“智慧应急”发展新格局,为“十四五”应急管理科技信息化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0年以来,各试点单位边探索、边建设、边应用,在工作机制、基础设施、智能应用和支撑队伍建设等方面形成了一些好经验、好做法,历练了队伍,提升了能力,有力推动了“智慧应急”快速发展,为全面推广“智慧应急”积累了宝贵经验。

统筹为先——

加强组织领导    转变发展理念

开展“智慧应急”试点建设以来,各试点单位主要领导带头研究、亲自部署,将“两个至上”“两个根本”作为信息化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2019年“怕担责、不敢接”转变为目前的“敢担当、主动接”,不断增点扩面,强化资金保障,建设模式从“各自为政、自行建设”变为“统筹规划、集约建设”。

2020年11月6日至7日,应急管理部在广东省深圳市召开“智慧应急”建设现场推进会。会后,十几个省份相关部门的主要领导带队赴广东调研学习,主动开展“智慧应急”建设。

为做好“智慧应急”试点建设推进工作,十个试点单位对标《应急管理信息化发展战略规划框架(2018-2022年)》要求,制订实施方案,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明确任务目标和各级、各部门职责分工,确保试点“一盘棋”推进。

在“智慧应急”建设中,各试点单位领导高度重视,相继成立“智慧应急”工作领导小组。一年内,江西省应急管理厅主要领导召开专题会议16次、批示12次,由业务处建设业务性、专业性系统,科信处负责建设基础性、综合性系统,有效防止了建用“两张皮”。

开展“智慧应急”试点建设以来,“集约化建设、融合式发展、扁平化应用”的理念已成为共识。在《应急管理部关于推进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意见》印发后,各单位认识更加深刻,贯彻落实更加坚决,项目把关更加严格,专项治理更加深入。

黑龙江采取“省级统建,省、市、县分级应用”的集约化建设模式,坚持部级统建省级不建,省级统建市县不建,避免了重复建设问题。为严把全省信息化建设审核关,保证全省信息化工作步调一致,黑龙江省建立了信息化建设报审制度,各级应急管理部门须报上一级同意后方可开展建设。

在对各地市建设方案审核的同时,黑龙江省应急管理厅对市地信息化工作负责人员讲政策、教方法,尤其是对方案中的漏洞和后续验收、应用等阶段容易产生的问题进行多次重点强调。黑龙江省应急管理厅科技和信息化处负责人周伟滨向记者介绍,某市应急管理局在信息化建设方案报审期间,共换了4家方案编制单位,报送8次才通过审核。“虽然过程很艰辛,但地市的建设规划与部、省思路一致了,就不会出现偏差,并且通过多次磨合,也锻炼了地市的信息化队伍。”

此外,河北省应急管理厅以指挥中心作为枢纽,积极开展横向部门对接,截至目前,对接了消防、林草、水利、自然资源、地震、气象、公安、交通、文旅等部门已建设的应急相关信息系统。通过开展数据汇聚治理,充分利用各部门现有的信息系统和数据资源,有力提升了应对多灾种突发事件的信息化支撑保障能力。

实战为本——

坚持需求牵引    推动业务转型

坚持业务、问题导向,围绕应急管理实际工作的难点、痛点,结合自身特点明确发展任务、方向,以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破解发展难题,是各试点单位开展“智慧应急”建设的主要路径。

去年以来,天津市“智慧应急”工作组走访了全市16个行政区以及滨海新区的5个功能区,了解业务需求、宣讲“智慧应急”思路,构建起“监测预警+智能分析+协同联动”的高点云防系统。

2021年4月17日15时30分许,G338津神线南侧,大港石化园区某企业西侧180米附近出现了荒草燃烧火情。高点云防系统瞬间响应,自动发出预警通知自然灾害监测预警岗和安全生产监测预警岗人员,值班人员及时通知属地应急部门、消防部门及企业安全管理部门,并通过高点云防系统远程指导现场扑火工作。

“我市危化品生产、存储企业大多布局在较为偏僻的地区,企业周边多野草荒地,极易发生火灾隐患,进而诱发危化品安全生产事故。”天津市应急管理局网信办负责人王旭向记者介绍。对此,天津市应急管理局加强高点云防工作模式试点建设,基于地图数据资源,将全市1287家重点危化企业及其重大危险源、240个地质风险隐患点位、2935个重要防护目标等信息上图展示,并在大型危化企业较为集中的区域部署高点云防系统,实现了火点识别和智能化预警。

在试点工作中,江苏省围绕重点行业领域的业务急需,建设了危化品重大危险源企业厂区外视频存储系统。

“试点建设前,我省危化品重大危险源企业的厂区视频仅能够在监测预警系统中被实时调阅,历史视频监控仅存储于企业厂区内部,不利于安全监管和应急响应工作。”江苏省应急管理厅科技和信息化处负责人牛大伟告诉记者,为消除痛点,江苏省应急管理厅在全省范围开展了危化品重大危险源企业视频存储试点工作,实现了在大部分重大危险源危化品企业视频监控的厂区外存储。

2021年1月12日,南京市江北新区扬子石化“1·12”火灾事故发生后,江苏省应急管理厅第一时间调取了该企业17时前的中控室视频,通过对中控室的视频分析,认定该企业实际上在16时59分即发现了事故苗头,距离官方报道的17时6分提前了7分钟。同时,通过及时调取企业厂区的一处高点视频,在消防视频尚未回传之前,远距离观察起火回收塔的基本情况,为事故复盘研判提供了有力支撑。

为有效解决应急指挥能力不强、应急指挥调度体系不完善问题,广东省加强融合指挥技术攻关,以“融合指挥”为方向,建设打造了省、市、县、镇、村五级贯通的扁平化应急指挥体系,将全省21个地市、206个县区、1637个乡镇、84万名应急责任人,通过云视频会商系统、应急“一键通”纳入应急指挥视频调度体系。

此外,为系统解决应急通信“三断”难题,广东省应急管理厅以应急通信装备集成创新和通信队伍保障为重点,创新提出卫星便携站、建模侦察无人机、单兵终端、音视频一体化终端的“四合一”小型化、便携化应急通信装备组合。通过为14个地市配备“四合一”通信装备,有效解决了非常态下应急通信“看不见,听不到”的问题,为成功实施石景山隧道“7·15”透水事故救援、全面打赢“12·5”佛山高明山火、有效防御2020年最强“龙舟水”、2021年防汛防台等灾害事故提供了有力的通信保障。

保障为要——

创新工作方法    强化专业支撑

在“智慧应急”试点建设中,专业人才和队伍是推进信息化、智能化的重要保障。对此,黑龙江、江苏、江西抓住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契机,分别成立了保障中心;山东、云南采用购买服务等方式组建了保障队伍;湖北依托应急管理部大数据中心成立技术服务中心,为全省提供专业技术服务……

为提高信息化支撑能力,各试点单位进一步加强政务外网、指挥信息网、应急通信网建设,指挥调度组会和保障能力明显提升;充分发挥安委会、减灾委、森防指等议事机构优势,强力推动相关部门系统互联和信息共享;依托应急云、地方政务云部署应用系统,运行更加稳定,安全更加可靠。

在队伍建设上,各试点单位纷纷“开小灶”,广泛开展培训。为有效解决各级应急管理队伍工作人员信息化应用能力不强的问题,黑龙江省应急管理厅从基础知识、网络安全、系统应用等多个方面开展了信息化培训。2021年以来,黑龙江省面向基层开展了9期培训,面向企业开展了4期培训,面向厅机关单位开展了5期培训,共培训4600余人次。

湖北省应急管理厅还组建了一支专职队伍,对全省的信息化建设进行指导服务,并承担信息化运行维护工作。“未来,湖北将持续拓宽对口联系渠道,加强沟通协调和技术指导,解决各单位专业人才缺乏、技术支撑能力不足等问题,为‘智慧应急’建设提供人才支撑。”湖北省应急管理厅网信办负责人黄洋说。

随着发展的不断深入,应急管理专家逐渐成为应急管理工作中不可或缺的“智囊团”,各试点单位陆续开展应急管理专家组建设。但由于专家人数多、专业多,传统的电话、微信等邀约方式,及“半透明”的专家信息获取方式,均难以满足当前应急管理业务的实际需求。如何遴选、调用并充分发挥专家的协助、指导作用,是各试点在“智慧应急”建设中一直努力探索解决的问题。

为切实提高全省应急管理科技信息化水平,充分发挥应急管理专家的决策咨询和技术支撑作用,规范应急管理专家的遴选、调用、考核等工作,山东省应急管理厅于2021年6月29日印发修订后的《山东省应急管理专家管理办法》,并依托OA系统建设了专家管理信息系统,对专家管理实施全过程信息化,将全省3001名应急领域的专家信息纳入专家管理信息系统,形成山东省应急专家一张图,随时显示专家的工作、请假状态,方便就近调用。

2月20日19时许,山东某企业发生一起机械伤害事故。对此,山东省应急管理厅根据事故类型,利用专家管理系统随机选择出就近且适配的专家,立刻派出任务。专家收到任务通知后,即刻响应,随工作组前往现场,进行事故情况调查。

山东省应急管理厅安全生产技术服务中心负责人邱娟向记者介绍,专家管理系统按照专业和任务类别进行网格化设置,细化专家的领域、类别、专业的横向建设,实现了精准调用符合条件专家;同时,在报名遴选功能模块设置了专家的基本信息和能力情况,在任务管理模块实现专家调用的“双随机”、实现了专家线上审签的全流程管理功能。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