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多公里电网线路升级换代,486户村民摆脱“灯下点蜡烛”的窘境;20多年入户查患宣传安全知识,全村未发生用电事故;动力电“新引擎”拉动产业提质增量,户均增收上千元……

1人穿坏120多双鞋,背坏8个背篓,步行累计8万多公里……两组看似不相关的数据,在秦岭深处紧密相连,共同勾勒出一个乡村振兴的时代故事。这个故事的主角正是全国人大代表、陕西省商洛市山阳县南宽坪镇安家门村党支部副书记宁启水。

“今年是我担任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的最后一年,回忆这些年的基层工作经历,我深切体会到,安全是美丽乡村最根本的底色,我们要坚持不懈守护好。”宁启水对记者说。

“背篓电工”点亮万家灯火

“下雪天冷,家里取暖用电用火要当心,有事就打电话给我!”今年春节期间,安家门村迎来大雪,上山巡检的宁启水不放心,半途绕到一户留守老人家查看情况、反复叮嘱。见到宁启水,老人很欢喜,拿出炸好的年货叫他尝尝:“好!好!知道的。启水,过年好啊,来尝尝看!”

宁启水跟老人们熟悉,不仅因为他是村党支部副书记,还因为他是大家口中的“背篓电工”。

安家门村地处秦岭腹地,山高谷深,交通闭塞,全村486户分散居住于海拔1700多米的“七沟八梁”之间,电是村民生产生活的关键。

从1999年开始,宁启水担任南宽坪镇供电所的安全监督员,负责全村的用电安全和线路巡检。

“山里天气多变,电线风吹日晒老化速度很快,加上家家户户离得远,巡检难度非常大。”宁启水告诉记者,由于地势险要,工作只能步行。想要把所有村户和线路巡检一遍,至少需要15天,其间还可能遇上突发情况。

2010年,南宽坪镇遭遇罕见雪灾,不少村里的电线被压断。情急之下,宁启水用背篓装了上百斤抢修物料,徒步20多公里前去抢修。途中他多次摔倒、爬起来,泥土弄脏衣裤,也没放慢赶路的脚步。经过十几天鏖战,村民家的灯一盏接一盏地被重新点亮,他脸上的疲惫也一扫而光。

由于每次巡检都背着个背篓,宁启水得了个形象的外号——“背篓电工”。20多年来,他穿坏了母亲为他打的120多双鞋,背坏了8个背篓,步行累计8万多公里。因为工作认真负责,他先后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最美城乡社区工作者。

为乡村振兴描绘安全底色

2014年担任安家门村党支部副书记后,宁启水“老安全”的本色未改,背篓里添了更多内容。

为了彻底解决安全底子薄等问题,宁启水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过程中大力加强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村本质安全水平。

他带领全村升级改造电网线路40多公里,新增4台变压器,使村民告别了“灯下点蜡烛”的历史;积极争取资金修通公路,修建便民桥和索道,破解了“出行难、出行险”的问题;接入动力电,推动当地黄姜、柴胡等中药材种植产业提质增量,增加了村民的收入。

“生活越来越好,安全意识也得跟上。”宁启水说,农村留守老人居多,他们的安全意识不足,新观念接受起来慢。对此,宁启水抓住每次巡检的机会,在为村民解难事、办实事的过程中,入户普及用电用火等安全知识。

“以前大家买插线板,不看质量只挑便宜的买,现在第一件事就是找合格认证标签。”因为查患和宣传到位,安家门村的电网线损率历年来为南宽坪镇最低、故障报修最少,486户村民23年未发生用电事故。

2018年,陕南地区启动移民搬迁工程。宁启水意识到这是帮助村民避灾安居的好机会,他带领村干部挨家挨户做工作,鼓励大家异地搬迁。出于对宁启水的信任,该村100多户村民搬入新村,成为全镇异地搬迁户最多的村。

“无论到什么时候,农村安全都不能放松。”担任全国人大代表这些年,宁启水还当上了商洛市消防宣传大使,主动参与消防宣传活动。“今年我将继续关注异地搬迁和乡村建设中的各类安全保障问题。”他说。

记者手记

一人凭借双脚把秦岭深处“七沟八梁”的万家灯火点亮,让安全发展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背篓电工”宁启水的背篓里装的是自己多年来巡检保供的责任心与上进心,也是十里乡亲收获的幸福感和安全感。

采访中,宁启水告诉记者,他最有成就感的两件事,一是村里23年来没有村民因为用电发生事故;二是黄姜、柴胡等中药材收成越来越好,老百姓的腰包鼓了。

“生活变得越来越好,安全也不能掉队。”这是宁启水挂在嘴边的新期望,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他将继续坚守在巡检的第一线,把美丽乡村的安全底色描绘得更实。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