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范荣义 罗 帆
在天津大邱庄一个物流基地,给私营业主开车的长途货车驾驶员方帅(化名)在了解货物装车情况后,赶紧到附近一家宾馆抓紧时间睡觉,他要在第二天一早五六点出发,赶往西安。一路上他要开车途经多个地市,各地疫情防控形势不尽相同,会给他带来一定的麻烦。在严格遵守各地防疫政策的同时,他要想保证每月收入(按完成次数获得收入)就必须合理安排时间。
目前,中建七局总承包公司郑州分公司各项目共有5000余名工人坚守一线。针对当前的疫情防控形势,该公司对在施工工地均实行了封闭管控。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项目部管理人员还是一线工人均容易出现一些心理波动。
在中国海油天津分公司秦皇岛32—6/渤中作业公司的海上采油平台,几名新员工利用晚饭后的休息时间参加由海上安全管理人员开展的自给式呼吸器使用方法培训。当前形势下,新员工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工作机会来之不易,需要尽快抓住各种机会提升自身安全技能,因此每天晚饭后平台广播里传出的安全培训通知,是他们最关注的信息。而他们这种学习热情也进一步感染了老员工。
…………
今年3月以来,国内疫情多点散发,波及全国多个省份,全国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复杂。疫情防控条件下,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同样遇到了很多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而在“人机环管”这四个企业安全生产要素中,人无疑是最重要也是受到疫情影响最明显的。搞好安全生产,人员管理是首要因素。那么,各地各企业是如何看待这一问题,又是如何做好这项工作的?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在海上采油平台上,几名新员工参加由海上安全管理人员组织的自给式呼吸器使用方法培训。王焦 摄
稳定人心:企业从高处着眼、细处着手
不影响工资待遇,对居家隔离人员尽量提供帮助,在此基础上加强心理方面的关心关爱,这是疫情条件下企业一直在努力去做的,以尽量减小隔离对员工个人的影响,进而让其他在岗职工感到企业的人情味,从而起到稳定整个队伍的作用。
针对5000余名坚守一线的工人,中建七局总承包公司郑州分公司安全总监汪轩一刻都不敢放松。他说:“对于处于疫区的施工人员,项目部每天或隔天派专车接送防疫人员到工地为他们做核酸检测。与此同时,为确保特殊时期的安全培训工作扎实有效,分公司定期对坚守一线的工人进行心理辅导,并实施每日安全交底和安全巡检上报制度。”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疫情条件下,企业人员状况出现了与以往不同的特点。例如,企业可能有人员长期隔离、长期脱岗,有的人员收入出现下滑,而有的人员不得不承担更多的工作量,很可能出现疲劳作业。而一些特定行业从业人员,例如长途车驾驶员,在外出期间可能出现一段时间的非管控状态。
对于这一情况,企业严阵以待。
中建七局总承包公司中原科技城智慧产业创新园项目部的心理疏导员,近日为受疫情影响情绪出现波动的几名项目部人员做了一次心理疏导。心理疏导的内容很丰富,包括职业心理健康促进、心理管理能力提升、压力管理与情绪疏导、员工积极心理品质提升等。接受心理疏导员工纷纷表示很有收获,心理疏导员也进一步告知,回去之后可以广泛告知工友,有需要随时来寻求心理疏导,他们还能够提供针对性更强的一对一咨询服务。
“员工是企业的财富。”东北一家大型国企的安全管理人员告诉记者,长期隔离、长期脱岗的问题,只要不是员工个人特殊原因造成的,员工的工资待遇不会受到影响。而且企业工会、公司管理层还会主动询问员工隔离期间有无困难,尽力帮助解决。
河北省一名不愿具名的建筑施工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在建筑行业,技术、管理人员都需要长期培养,因此虽然人员隔离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问题,但是企业还是会通过内部调节等方式调剂人力资源,尽量不让被隔离人员产生心理恐慌,也避免其他人员人心不稳,进而影响生产安全。
“我们只要有员工被隔离,除了由部门同事、工会组织等主动询问有哪些困难外,还会引导同事跟其视频连线,消解被隔离员工的心理焦虑。”中国海油天津分公司秦皇岛32—6/渤中作业公司安全质量主管单新新说,作为多年实行出海4周、休假4周作息制度的海洋石油企业,他们更能理解员工在隔离期间的心理不适,因此会尽量给员工营造一个轻松的隔离氛围。
方帅从20岁开始跑长途运输,至今已将近20年。在进入当前这家个体企业之前,他一直和亲友搭伙从事个体运输。自2020年疫情开始后,长途运输受到的影响越来越大。他最终选择把自己的货车兑给亲友,自己出来给别人打工。他认为,和之前干个体相比,现在不用自己操心联系活、公司的车况好(新车开两三年后就淘汰)、工资有标准,让他吃了“定心丸”。而对于这家企业的负责人来说,以一定的物质投入留住、吸引经验丰富的老司机,进而不必过分担心运输过程中的安全问题,也是“划算的买卖”。
对于当前各企业普遍面临的关键岗位员工缺失问题,江苏省常熟市应急管理局工作人员徐小祥建议,因疫情隔离导致安全负责人、关键岗位操作人员等不在岗的,企业必须及时调整补充,可以通过建立企业“共享”员工,临时聘用停工停产企业的员工,确保企业正常稳定生产。这样既能保证员工可以正常工作、获得收入,又不至于让企业关键岗位人员缺失。
记者调查发现,不影响工资待遇,对居家隔离人员尽量提供帮助,在此基础上加强心理方面的关心关爱,这是疫情条件下企业一直努力去做的,以尽量减小隔离对员工个人的影响,进而让其他在岗职工感到企业的人情味,从而起到稳定整个队伍的作用。这一过程中,许多企业,尤其是一些大企业还发挥了党员先锋队、青工委、工会、女工委等力量的优势,充分助力企业搞好这项工作。
提升素质:以方式灵活的培训来弥补现实条件的不足
在当前状态下,多数企业都采取了警示教育和安全培训两手抓的措施。但是在疫情条件下,尽量减少人员聚集又是必然要求。为了化解这两者之间的矛盾,各地组织了方式灵活的培训来弥补现实条件的不足。
近日,江苏江阴应急管理公众号发出了封闭管理期间企业生产安全管理提示。其中一条就是要求企业创新安全培训形式,运用线上形式组织安全生产云培训,确保特殊时期安全生产意识不放松。
在疫情条件下,人员管理有两个问题最突出,一个是安全意识问题,一个是安全素质问题 。当下,多数企业都采取了警示教育和安全培训两手抓的措施:通过警示教育让员工绷紧安全弦,通过安全培训确保员工技能素质过关。尽量减少人员聚集又是疫情防控的必然要求。为了化解这两者之间的矛盾,各地组织了方式灵活的培训来弥补现实条件的不足。
在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商城是一个非常有代表性的物流集散地,这里有大中型物流企业46家,物流从业人员6万余人。记者了解到,疫情发生以来,从事个体运输的货车司机乃至所有物流企业都受到了比较严重的冲击:疫情最严重的时期,物流企业开发的线路经停中高风险地区的大都停运了,有的企业积压几十车货物不能发走。同时,由于货车司机有时在高速公路上滞留,司机变得紧缺,货车司机薪酬上涨50%左右,物流企业的整体营业收入同比下滑30%以上。
在这种状况下,兰山商城物流企业一手抓防疫,一手抓安全。兰山商城管理委员会物流服务科科长高义杰告诉记者,他们管委会部署安排物流运输车辆“一备两查”,司机提前报备,到达高速路口和商城园区必须做防疫检查。兰山商城开展常规化安全检查,每天安排专人进园区进行消防安全、危化品禁运物品检查。兰山区应急管理局积极谋划物流企业的线上安全培训,通过专家讲座、警示教育等方式,让物流企业不断夯实安全基础。以山东金兰现代物流发展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除了要求所有职工参加培训外,还定期开展警示教育、火灾事故原因分析,针对物流企业高空坠落事故、叉车作业事故、违规动火作业等多发事故事件开展专题教育培训。另外由于运输车辆大多不是本企业的,该公司还通过与运输企业签订安全运输协议书,与司机签订安全责任书,告知司机日常运输方面的安全要求,明确一旦出现违规行为,可以扣除运输企业的违约金。
而在人员相对密集的建筑施工企业,当前开展安全培训更是需要多种方式相结合。中建七局总承包公司安全总监付晓宁告诉记者,该公司针对管理人员的培训,依旧坚持分为ABC类培训、项目经理(后备)培训、新员工安全培训、班组长周培训等多个层级。按照减少聚集的要求,公司及分支机构的安全培训一般采取“线上+线下”或者线上形式,并进行线上测试考核。各项目部则按照封闭管理的原则,主要开展每月各种主题的内部培训,并对实行闭环管控的一线工人进行防疫和保健教育。长期居家隔离人员,符合防疫要求的,上岗前,该公司要对其进行三级安全教育。公司级教育无法现场开展的,一般采用播放视频的方式。项目安全教育培训则分班组分批次进行。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班组级安全教育,由工人所在班组的班组长在上岗作业前进行,介绍当日工作主要内容、检查安全防护措施、可能出现的隐患和相关应急处置措施等。教育过程拍摄水印照片,在微信群内上传,教育记录当日由项目安全员进行收集。
在疫情条件下,受到影响最大的是各类大型企业的线下培训机构。
例如,在山西一些大型煤炭集团,其下属的培训中心大多已经停止线下培训,安全培训以班组和车间为主,另外线上培训要求企业自主参加,企业会布置一些培训任务。
而据记者了解,这种情况在全国各大型企业普遍存在。各企业纷纷采取了灵活的培训方式。
单新新介绍,在中国海油天津分公司秦皇岛32—6/渤中作业公司,该公司的安全培训现在分为两大块,人员资质培训严格按照要求进行,当前状况下员工到培训中心有诸多不便,该公司就请相关培训教师到海上石油平台进行现场培训,日常内部培训持之以恒开展。“平台上每天早会都会讲安全,班前会进行安全提醒,每天下班后会按照年度平台内部培训计划开展内训,非当班人员都会积极参加。”他说,“虽然公司对很多培训并没有设置强制性要求,但是员工们参加的积极性还是很高的,因为觉得越是在当前的条件下越是要提高自身的安全素质,为油田平稳发展贡献个人的力量。”
与此同时,各地应急管理部门也通过提出意见建议或者强化考核等方式推动企业加强安全教育。在吉林省的一个县级市,一名应急管理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由于辖区中小企业居多,应急管理部门引导企业重视传统的师带徒方式,充分发挥好老员工的“传帮带”作用。
而在广东深圳市,应急管理部门要求企业通过“学习强国”平台加强安全培训,应急管理部门会通过线上监控的方式来了解企业是否督促员工完成培训学时。
江苏昆山市应急管理局借助专业培训机构的力量,联合全市培训机构、行业协会、区镇部门,统筹各类线上安全培训教育资源,发起“云上学安全”行动,通过开设安全生产公开课、发布“三项岗位”人员网课计划等,助力企业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重点岗位从业人员等停工不停学,有效将生产作业的“空窗期”转化为安全素质的“储备期”。
整合资源: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助力安全
在疫情条件下,对于人员的安全管理,有些情况下需要企业出台针对性的对策措施,有些情况下则需要属地政府、有关部门主动履职。强化人文关怀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
各地针对企业存在的困难,纷纷出台了实实在在的帮扶措施:对出租商铺进行系统摸排、科学制定减免方案、做好政策宣传解说;出台落实增值税期末留抵退税、制造业中小微企业延缓缴纳部分税费等税费支持政策;缴税期限最多延长3个月;降低企业贷款利率并提供延期还贷方案,用好专项贷款;打造“无疫工厂”“无疫物流园区”“无疫工业园区”“无疫运输企业”“无疫快递团队”,串点成线,逐步打通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和恢复企业生产;对有序组织加快生产的规上工业企业,按增量给予适当奖励;招收到熟练工,给予奖励;利用各类政企平台为企业提供法律咨询等服务,精准推送惠企政策……这些帮扶措施的逐步落实,让企业这个市场主体吃下了“定心丸”。
在此基础上,需要双管齐下,既提供技术帮扶,帮助企业纾难解困,又加强监管执法,双向发力,更好地推动企业守牢安全底线。
天津师范大学国际治理研究院副院长、应急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温志强曾担任某地疫情防控专班组成员。他认为,在疫情条件下,对于人员的安全管理,有些情况下需要企业强化安全管理,出台针对性的对策措施,有些情况下则需要属地政府、有关部门主动履职。强化人文关怀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
记者通过搜索公开报道发现,不仅各地政府、应急管理部门,工会、团委、妇联等组织,也纷纷行动起来。
福建泉州实施引工奖励措施,企业每引进1名熟练工,奖励500元。这一举措既有助于防止企业缺员影响安全生产,又促进了熟练工再就业。
山西太原市首个统筹疫情防控和安全生产线上先锋队临时党支部在万柏林区南寒街道办河南街社区成立,旨在推动党员干部在社区参与疫情防控工作,同时为该市统筹疫情防控与安全生产工作的组织保障提供有益尝试和探索。
云南蒙自市总工会正式启动“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线上培训技能提升行动”,对众多快递小哥、网约送餐员、货车司机进行交通安全、疫情防控、危化品识别等方面的知识培训,最大限度地兼顾日常工作和技能提升。
在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妇联组织成员深入辖区“巾帼乡村就业工厂”及“巾帼示范基地”督导检查安全生产工作,引导企业彻查、整治安全隐患。
共青团山东省委要求推进安全生产技能提升行动,深化“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创建,强化安全生产监督,加强青年职工安全培训、设备隐患排查,有效提升青年安全生产技能。
随着疫情进入第三个年头,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受到疫情带来的影响。温志强认为,当前情况下,除了外部的关注和引导外,还需要每个人加强自我心理疏导。
有的心理学专家针对疫情容易触发人们对危机的应激反应机制的问题,推出了专业的心理能力提升课程。例如清华大学心理学系教授薛凯平在公开课中向公众普及提升心理复原能力的“八正法”。
就像多个基层应急管理执法人员向记者感慨的那样,疫情背景下的每个人都无法置身事外,“人”这个企业安全生产的首要因素,不仅要“管”好,更要“用”好,要充分激发其主观能动性,如果每个人都能立足自身实际,最大限度尽自己所能,为企业安全生产贡献力量,为经济社会稳步发展贡献力量,何愁不能守牢安全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