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兴超 季 凯 王成栋
打开相关链接和监控画面,通过查看企业有毒有害气体监测设备在线和中控室人员在岗在位情况,就能及时全面掌握企业安全生产状况。日前,在覆盖全市32家危化品企业的安全风险“一张图、一张表”信息化管理平台上,甘肃省兰州市应急管理局危化科科长边志国对兰州石化橡胶厂开展网上巡查和远程监控。据了解,该局以危化品安全风险集中治理为契机,加快双重预防机制数字化建设,通过安全风险“一张图、一张表”信息化管理平台开展监督检查、行政执法、网上巡查、远程监控。
以上是甘肃省推进危化品安全风险集中治理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甘肃省按照“省级定方案、市州抓落实、企业定措施”的原则,细化措施、压实责任,全面推进危化品安全风险集中治理向纵深展开。前不久,甘肃省召开全省危化品安全风险集中治理推进会,对全省集中治理工作再次做出安排部署,要求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强化上下协同、部门联动,全力推动集中治理工作落地见效。
细化方案,明确任务分工
在《全省危险化学品安全风险集中治理实施方案》中,甘肃省安委会确定了健全重大风险防范化解机制、提升危化品专业人员能力素质、提升危化品安全风险数字化智能化管控水平等5大方面,以及危化品产业转移项目和化工园区安全风险防控专项整治、大型油气储存基地安全风险管控、老旧装置安全风险防控等21项具体任务,明确了危化品安全风险集中治理任务和时间节点,梳理出省、市、县、园区及企业的重点任务时间节点和责任单位的清单表,对专项治理工作任务和进度实行“挂图作战”,进一步压实压细工作责任。
针对集中治理重点难点,甘肃省分门别类制定了《大型油气储存基地安全风险管控措施实施方案》《全省公安机关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工作实施方案》《道路运输行业开展危险化学品运输安全风险集中治理工作方案》等12个专项方案,形成了集中治理“1+12”的工作方案,进一步明确工作任务、责任部门和完成时限。
“安全风险集中治理之所以形成‘1+12’工作方案框架,就是针对集中治理重点工作任务,使工作目标更明确、让部门任务更细化、措施更具体、效果更明显。”甘肃省应急管理厅危化品安全监督管理处处长刘宝锋说,“1”即《全省危险化学品安全风险集中治理实施方案》,是对全省集中治理工作的总体部署;“12”即落实风险集中治理具体措施要求的专项工作方案,包括应急管理、公安、交通运输等部门出台的《大型油气储存基地安全风险管控措施实施方案》《全省公安机关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工作实施方案》《道路运输行业开展危险化学品运输安全风险集中治理工作方案》等12个专项工作方案。
作为近年来东部化工产业转移的主要承接地之一,按照“积极承接化工产业转移发展,严控安全风险转嫁失控”的总体思路,甘肃省将186家危化品生产企业、217个危化品建设项目纳入产业转移项目风险防控范围;推进152家精细化工企业实施安全风险评估“清零”、自动化控制装备改造“清零”、从业人员学历资质不达标“清零”、人员密集场所搬迁改造“清零”,推动15个化工园区安全风险等级整改提升,目前已有11个园区安全风险达到C类。
纾困解难,寓服务于监管
甘肃省对辖区内10家油气长输管道企业的基础信息、管道信息、高风险区域信息进行了更新完善,组织排查管道外部隐患559项、管道本体隐患106项。对排查出的高风险区域,严格按照标准规范进行全面识别形成清单,做好高风险区域安全风险评估,制定风险防控“一区一案”605个,确保隐患整治不留死角。
兰州新区鼎达科技有限公司年产5000吨精细化工新材料项目,于2019年5月落户兰州新区化工园区。作为本质安全型企业培育省级示范试点和安全培训网络建设两类重点人员学历提升试点示范单位,在第三方技术服务机构指导帮助下,该公司在建立“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安全文化体系、全员覆盖的安全教育培训体系、严格的安全生产制度体系、先进适用的安全设施设备体系以及严格高效的安全管理体系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该公司主要负责人坦言,作为一家从外省来到甘肃投资的化工企业,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在转移过程中没有原地踏步,而是在地方监管部门的帮扶下,得到极大提升,发生了质的改变。
据悉,甘肃省充分发挥化工园区及危化品重点县安全咨询专家制度作用,积极推进企业双重预防机制数字化建设,选取8家危化品重大危险源企业作为示范试点;运用危化品登记综合服务系统,培训工作人员3000余名;实施危化品企业工伤预防能力提升培训工程,组织各市县和化工园区对相关企业“三类人员”和重大危险源包保责任人开展全面调查摸底,掌握培训对象底数,建立培训企业和人员实名制台账。
在集中治理行动中,甘肃省坚持寓服务于监管,帮助企业纾困解难,危化品重点县、化工园区专家组常驻一线服务指导,编印工作手册发放给各地,针对具体工作任务组织视频培训,定期调度分析工作进展情况,及时指导各地、各园区、企业开展风险隐患排查,确保各项工作稳步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