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轻伤不下火线
②执行应急救援任务
丽江,地处滇川藏三省份交界处,是古代“南方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的重要枢纽,也是中国唯一同时拥有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和世界记忆遗产的地级市。云南省森林消防总队丽江支队古城中队就驻守在这神奇的“高原明珠”上。
多年来,古城中队立足“金沙江畔红军新传人、古城雪山生态守护者、保民平安应急排头兵”的建设定位,完成森林灭火任务170余次、综合救援任务80余次,转制后荣立集体二等功1次、集体三等功3次。
逆行冲锋的“灭火尖刀”
徐冠文是云南省森林消防总队丽江支队古城中队原战斗三班班长。他最难忘的一次扑火经历,是2006年5月驰援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扑救坎都河森林火灾。当时,古城中队接到增援命令后,横跨祖国对角线,来回行程一万余公里,克服机动疲劳、地域生疏、连续作战等困难,圆满完成增援任务,成为中国森林消防史上远程机动灭火的一个经典战例。
对于古城中队来说,省内跨地州增援更是常态。作为丽江支队灭火的尖刀力量,中队按照“立足丽江,辐射滇西和滇西北,面向全省”的思路抓战备。2009年扑救中缅边境保山森林火灾、2018年扑救大理凤仪森林火灾、2020年扑救迪庆香格里拉森林火灾……古城中队消防员忠实履行使命的足迹遍布云岭大地。
与逆行冲锋相伴的是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付出,有时甚至要付出生命的代价。在古城中队荣誉室里,唯一一块都是黑白照片的展板格外醒目,上面的文字是这样描述的:“中队原司务长代启勇,贵州遵义人,在扑救玉龙县宝山乡森林火灾任务中壮烈牺牲,年仅23岁,被评为烈士,追记二等功……”古城中队副指导员张雷说,新消防员入队的第一堂课就是到荣誉室上队史课,学习代启勇事迹,传承烈士遗志。
古城中队“00后”消防员和春雷曾在一次灭火过程中被倒木砸伤,但这之后,他非但没有惧怕上火场,反而更加坚定了留队长期干下去的决心。和春雷说:“越危险,就越需要有人来做这件事。”在那之后,他苦练火场救护技能,现已成长为中队卫生员。
在一次次灭火攻坚中,古城中队培育形成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攻坚、特别能奉献”的作风。
2020年,在一次凌晨水泵灭火攻坚过程中,由于水流湍急、杂草较多,导致供水不稳定,拖延了灭火进度。叶俊文、马玉博等党员骨干二话不说,卷起裤腿就跳进寒冷的水沟里,用手固定吸水管、清理杂草,任务结束出来时双脚已经冻麻木。
一班长张燕波是出了名的“火场拼命三郎”,在他看来,火场就是战场,出动就是出征,轻伤绝不下火线。2021年“4·23”玉龙县石头乡灭火作战中,由于灌木丛生,在用油锯开道前进过程中,张燕波的左腿不慎被树枝划出一条3厘米长的口子。但他忍痛默默坚持,直到中队停下休整才处理伤口。
张燕波说:“只要还能坚持,就要跟着队友们奋战到底。”那次灭火,古城中队持续鏖战九天八夜,历经7次冲锋攻坚,5次紧急避险,成功护卫了世界自然遗产“三江并流”核心区、老君山国家地质公园森林资源和60余户世居山区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不辱使命的“应急先锋”
丽江地处地震断裂带,山地面积占90%以上,境内群山起伏,江河如织,自然灾害多发频发。1996年2月3日,丽江发生7.0级地震,造成309人遇难。古城中队消防员冒着余震深入受灾地点,搜救被困群众。
2012年6月24日,丽江宁蒗彝族自治县与四川凉山盐源县交界处发生5.7级地震,古城中队在泸沽湖畔奋战10余天,救灾结束后又帮助当地百姓重建家园。
古城中队消防员马瑞至今还记得他第一次参加综合救援任务时的场景。2015年9月15日,丽江华坪县发生暴雨山洪灾害,中队闻令而动。救灾的第一天晚上,马瑞和队友就进入受灾最严重的农贸市场。当时,很多商户的财物和生活用品都掩埋在泥沙中,尽快抢救农贸市场是关乎“菜篮子”的民生大事。大家苦干了一个通宵,抢运物资、清理淤泥,帮助商户找回现金3万余元。有的消防员手脚被裹藏在泥浆中的玻璃和钉子划伤也全然不顾。
转制以后,中队聚焦“全灾种、大应急”任务需要,加快转型强能步伐,组建山岳救援“突击组”、地震救援“攻坚班”、抗洪抢险“机动队”,开展进山入林、涉江下河、急流险滩训练演练,着力提升综合应急救援本领。
令古城中队二班长陈刚印象深刻的是2018年11月的抗洪抢险。金沙江西藏昌都江达县白格段发生山体滑坡形成堰塞湖,过流洪水造成丽江境内多个沿江乡镇房屋、农田被淹。陈刚和队友参与了“人民生命安全保卫战”“电站抢修保通攻坚战”“淤泥浮木清理持久战”,但最后收尾的“动物死尸搜寻防疫战”对消防员身心考验更大,有的动物尸体因长时间浸泡已经浮肿、发出恶臭,有的消防员事后甚至出现应激反应吃不下饭。
即使这样,陈刚带着二班队员挨家挨户、逐个部位仔细排查,防止遗漏。在一个圈舍里有一个深不见底的粪坑,他用棍子杵一下,发现里边沉着四五头死猪。来不及多想,陈刚拿出绳索就往粪水里摸,套牢猪脚后大家一起往外拉,顾不上粪水溅湿衣服,拖到集中装载位置后又回来处理下一头……就在这时,一位年近七旬的老奶奶进门看见满院狼藉后,满脸愁容,发现自己养的牲畜已全部死亡,更是流下了眼泪。但她仍一个劲儿地向陈刚表示感谢,嘴里不停说着:“你们是救星,没有你们帮忙,真不知道该怎么办。”
多年来,古城中队还圆满完成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在丽传递安保、雪山金矿守卫、抗击雨雪冰冻灾害、失联人员搜救等急难险重任务。
为民造福的“雷锋传人”
丽江共有12个世代居住的少数民族,丽江古城是中国唯一一个以少数民族聚居为主体的世界文化遗产地。古城中队积极投身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等战略部署中,把驻地当故乡,视群众为亲人。
“一家不圆万家圆”。入职13年的中队司务长曾海祥常年与家人在三地分居,节假日坚守防火执勤一线是常态。“我们保障百姓安居乐业,这就是坚守岗位的价值,换个角度看也是一种独有的幸福。”曾海祥说。
转制后,保障班长赵永强多了一个称呼——防火宣传“金牌讲解员”。作为业务骨干,他经常为志愿消防队、专业扑火队等单位开展防灭火技术及装备操作培训,通过“线上+线下”形式开办应急科普常识讲座,指导开展防灾避险演练50余场次。
组建以来,古城中队积极投身驻地创文创卫、荒地植树、义务献血、清扫古城街区等学雷锋实践活动中。2010年,古城中队在友谊小学捐建了古城区首个“武警春蕾图书室”;2018年,中队又在玉龙县石鼓镇大新村捐建了“农家书屋”。
2021年4月至5月,正值春耕时节,古城区大东乡、金安镇旱情严重。古城中队成立“抗旱突击队”,连续20余天派出“爱民水车”,深入田间地头送水灌溉。“来回一趟需2个小时,水车无法直接抵达水窖旁,需进行泵车结合二次输水。”古城中队中队长杨名回忆道,为节省时间,队员们拉着水带一路连走带跑,有时还需要来回拉扯水带。那段时间,中队消防员为群众抗旱保苗1000多亩。丰收时,群众自发带着锦旗来队表示感谢。
古城中队进驻丽江30年来,将为民助民情怀融入金沙丽水之畔,在践行为民初心中赢得了驻地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的赞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