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日前,江苏省宝应县应急管理局执法人员对辖区一家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开展突击检查。在该企业生产车间,几名工人正在进行焊接作业。随后,企业安全员提供了特种作业人员台账和操作证书。经过核查,执法人员发现这几名焊工的特种作业操作证书信息在应急管理部网站可以查询,属于有效证书。但有一个细节引起了执法人员的注意,这几名焊工都是土生土长的宝应人,但是发证机关却是几百公里以外的外省应急管理部门。

为何舍近求远去外省培训取证?明显不合常理。

面对执法人员的询问,企业安全员辩称当时几名焊工正好在外省进行安装作业,所以就在当地考了证。但一个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怎么会跑到外省去进行安装作业?执法人员立即对几名焊工分别开展现场询问,详细了解培训取证过程。

由于事先没有机会统一口径,几名焊工的说辞出现了矛盾,调查询问很快取得了突破。原来,这几名焊工认为在本地取证培训时间长、考试也很严格,很可能最后拿不到证。而通过中介到外省培训考试,虽然多花点钱、多跑点路,但培训就是在手机上刷题,等考试的时候去一下,连去带回最多也就一两天,不仅省时间,过关率也比本地高不少,这正是企业最看重的。

宝应县应急管理局负责安全生产培训“走过场”专项整治工作的负责人表示,自专项整治工作开展以来,该县开展了高密度的暗查暗访,在抓好无证、假证上岗违法行为查处的同时,紧盯跨省异地取证,对舍近求远、明显不合常理的异地安全生产证书做到发现一本、调查一本。目前,该县已向外省应急管理部门反馈“缩水证”“放水证”等违法线索18条。对发现的典型问题,执法人员通过企业微信群及时进行通报,引导企业和从业人员到正规安全培训机构和考试机构参加培训考试,有效防止非正常跨省异地取证行为出现。

据介绍,随着安全生产证书打假专项行动的深入开展,假证越来越少。但是不法中介机构勾结安全培训机构甚至考试机构,在安全培训过程中打折扣、在考试中放水的现象还时有发生。“这种看似正规的‘缩水证’‘放水证’其实比假证更具有隐蔽性,对安全生产的危害也更大,必须坚决予以打击。”该负责人表示,“我们已经对相关企业和人员进行了警示约谈,并将根据外省应急管理部门调查结果对相关企业和人员进行处理。”

规范考证须一把尺子量到底

■穆 易

本地人却拿着外地考取的安全生产相关证书证件,这种舍近求远把证考的行为,图的是一些地区、机构对安全生产相关证书培训考试的“放水”和“作假”。幸好执法部门工作细致,从细枝末节中发现了异常,并采取措施及时堵住漏洞。

随着安全生产证书打假专项行动的不断深入,市面上的假证少了,但各种猫腻层出不穷,“放水证”“缩水证”实则比假证对安全生产的危害更大。这就提醒相关部门,在组织监管时,一定要一把尺子量到底。不然这里松、那里严,无疑会给不法分子留下可乘之机。

对于安全生产培训考试是否严格依照标准和规范开展,有关部门要加大监管力度,靠前执法,从源头对培训考试机构的发证工作进行监管和规范,防止其培训“缩水”、考试“放水”。

其次,执法人员在检查作业人员资质时,也要像宝应县的执法人员一样多留个心眼儿,不仅要看证件的真假,更要看取证的过程是否合乎常理。像这样舍近求远赴异地考证,或者当地有很多培训考试机构却集中在一两家机构拿证的情况都要留意一下,看是否存在“放水证”“缩水证”的情况,这样才能及时发现违法违规行为,并及时堵上漏洞。

此外,对于已经掌握的非正常异地取证的线索,各地执法部门应加强沟通和合作,对相关的培训考试机构加大查处力度。同时,建议将培训缩水、考试放水的培训考试机构与其他培训考试存在不规范行为的机构一同列入“黑名单”,并在全系统内实现信息共享,让各地执法人员在开展检查时有的放矢,从而让违法违规行为无处遁形。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