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得方便、充得安全、用得省钱,好事办好了

——江苏常州市武进区南夏墅街道电动自行车安全专项治理侧记

■张向阳

“一次次事故表明,电动自行车上楼和入室充电存在较大安全风险。只要解决停放和充电这两大难题,就能有效化解电动自行车安全风险。”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南夏墅街道经济发展局(应急管理局)副局长许寅说,去年以来,该街道将“打造社区集中充电桩建设”列入“我为群众办实事”的具体项目清单,积极探索“电动自行车规范化管理”新路径,以治理“乱停”和严禁“上楼、入室”为切入点,努力从源头防范遏制电动自行车事故发生。

寻找“突破口”消除大难题

该街道聚焦电动自行车安全管理难点,坚持问题导向,选择大学新村三社区为突破口,采取先行先试的方式,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以典型示范推动全街道电动自行车专项治理工作质效并提。

大学新村三社区于2003年建成并投入使用,是一个典型的老旧小区,现有83幢安置房、272个单元、3004户,户籍人口4300余人次,流动人口5300余人次。由于外来人口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电动自行车乱停乱放、“飞线”充电、楼道充电等问题隐患严重,给社区安全管理带来诸多问题。以前,该社区虽然开展了一些专项整治,但始终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去年以来,该社区将试点工作作为检验活动成效的量化指标,把电动自行车规范化管理作为解决居民群众“急难愁盼”的一件大事来抓。一方面,该街道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由社区党总支牵头,组织业委会、物业及楼组长、志愿者等,深入社区开展电动自行车安全宣传和停放、充电桩定点调研活动;另一方面,该街道充分发动居民群众自治作用,让群众党员参与到点位选址、方案评审、施工监管和后期管理等环节中。

截至目前,该社区已设置电动自行车停放区42个,安装地面集中智能充电桩326个。为确保充电桩充分发挥效用,该社区与银行合作,居民群众使用农行APP支付,只需1分钱便可充电8小时。居民许瑛一边操作一边说:“我们老年人用的都是农行APP扫码,既方便又省钱,居家安全有了保障。”只见她仅用了一分钟时间,电动自行车便开始正常充电了。

筑牢“防火墙”保障大安全

为了把好事做好、实事做实,该街道组织各社区负责人、物业管理和居民代表在大学新村三社区召开现场会,让与会者真正感受到电动自行车规范化管理带来的效果。该社区的做法从源头上有效管控了电动自行车安全风险,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为此,该街道借势借力、趁热打铁,加快向全街道推进的步伐。

该街道以大学新村三社区为样本,根据各社区实际情况,综合居民群众需求和定点及技术支持的可行性,进一步与第三方研究磋商,在充电模式和费用支付方式上不断完善,努力让居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

该街道采取设置锂电池换电柜和若干直充电源混合的方式,推行共享模式,做到新旧电动自行车的电池均能随取随用、随到随充,使充电更方便、更快捷。第三方充电桩采取2种支付形式:微信扫码支付和磁卡刷卡支付,均只收电费成本价,0.5元充电4小时,方便居民使用。另外,智能充电桩采取微信支付、农行APP支付和磁卡刷卡支付3种方式,1元可以充电8小时。

去年,该街道在辖区内建成充电桩接口1500个,目前已经安装到位986个;在辖区内10个小区设置电动自行车专用停放点98个,实现了电动自行车停放从随心所欲到规范有序的转变。为加强长效化管理,充电设备、安装、维修均由第三方负责,按照室外每月、每个充电口10元,室内每月每个充电口8元的租赁方式,每年由街道支付租赁费用18万元左右,4年后设备归社区所有。与此同时,街道继续推进新型智能充电桩建设,采用“免费安装、平价收费”的模式,峰电和谷电时段均与物业电费标准相统一,不再额外收取增值费用。

“电动自行车停放和充电看似平常事,但安全是大事。现在,辖区内电动自行车‘飞线’充电现象已经‘绝迹’,乱停乱放、上楼入室得到了有效根治。社区居民群众高兴了、安全了,这是我们最大的心愿。”许寅说。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