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啤酒高端化的浪潮下,无论是上市酒企还是非上市酒企纷纷入局精酿啤酒。一时间,精酿啤酒成为行业风口。然而,有竞争就有输赢,近年来,败走精酿啤酒的企业不在少数。1月5日,北京商报记者从天眼查客户端了解到,2016年至2022年1月,精酿啤酒相关企业共有5385家,其中有4324家企业状态为存续,1061家企业状态为注销、吊销、停业状态。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指出,目前中国精酿啤酒品类没有国标可以参照。如今精酿啤酒品类热潮有许多企业涉足,但整体来看尚未进入到产销两旺的周期。此外,精酿啤酒这一品类仍存在良莠不齐、鱼龙混杂、价高质低的节点。虽然有很多企业入局精酿,但由于实力不够等因素,部分企业退出是正常现象。
败退精酿
在我国酒类市场当中,啤酒稳稳地占据着一方天地。据IWSR发布的2020年中国酒类市场研究报告显示,2020年中国酒类市场中啤酒消费占比76.2%、烈酒消费占比15.6%、葡萄酒消费占比7.8%。
近年来,在啤酒高端化浪潮下,啤酒行业刮起了一股“精酿啤酒风”,精酿啤酒馆、精酿啤酒产品争先涌现。此外,各大啤酒企业也纷纷布局精酿啤酒产品,加码精酿啤酒赛道。
精酿啤酒品类有企业涌入,也有企业败退。北京商报记者登录天眼查客户端了解到,2016年1月5日至2022年1月5日间,与精酿啤酒相关企业有5385家,其中有1061家企业状态已经处于注销、吊销、停业状态。其中注册资本在百万左右的企业也不在少数。值得注意的是,处于注销、吊销、停业状态的企业,成立时间大部分在五年以内。
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中,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这样一家企业——内蒙古惑恋精酿啤酒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00万元,成立于2018年3月14日,吊销日期为2021年6月30日。成立时间仅三年便败退精酿啤酒这一品类。北京商报记者就败退精酿啤酒原因致电该企业,但截至发稿对方未予以回应。
朱丹蓬指出,目前精酿啤酒这一品类尚未进入产销两旺的节点,而入局精酿啤酒的部分企业由于整体实力不足等原因退出这一品类,是正常现象。
竞争激烈
近千家企业败退精酿啤酒赛道,这一现象从侧面证明了精酿啤酒赛道的火热。此外,有业内人士指出,基于消费群体对健康、口感等需求的升级,精酿啤酒受到年轻消费群体的喜爱,并且已经形成趋势,在很多大城市都出现了精酿啤酒屋的布局。房山区消费者小姚(化名)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精酿啤酒比普通工业啤酒喝起来更加醇厚,更有粮食的香味。
据了解,我国精酿啤酒在2015年与2016年迎来行业爆发小高潮,自2018年以来,精酿啤酒逐渐出圈。数据显示,2019年精酿啤酒市场规模约为240亿元,预计到2024年市场规模将达到68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在23.2%左右。
在啤酒行业高端化浪潮下、精酿啤酒市场规模逐步扩大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到精酿啤酒赛道。国内各个大型啤酒企业自然不会放过这一良机,华润啤酒、青岛啤酒、重庆啤酒、燕京啤酒、珠江啤酒等酒企纷纷加码精酿啤酒产品,推出青岛IPA精酿啤酒、燕京精酿白啤、珠江雪堡精酿白啤等产品。
啤酒营销专家方刚指出,众人拾柴火焰高,当整个行业都参与到同一品类的竞争当中,那么这一品类就一定会有大的发展。目前来看,精酿啤酒的话语权还没有在大企业的手里掌握,但是五大巨头啤酒企业无一例外全部涉足精酿啤酒的布局。也正是在五大巨头啤酒企业的影响下,如今精酿啤酒尚未有规范用语的出现。
行业洗牌
随着非上市酒企败退精酿赛道,而大型啤酒企业不断加码精酿产品,精酿啤酒这一品类似乎存在变局。
据了解,想要经营一家精酿啤酒企业,需要配置拥有2000万-3000万元罐装设备的酒厂以及价值近3000万元的酿造设备。此外,企业还需要充足的流动资金。而这仅是经营精酿啤酒企业的基础,而非天花板。由于投资建厂至少需要上亿元的资金储备,于是大多数创业者都会选择代工厂模式。但由于订单量的减少,供应链端的工厂出现大批量倒闭的现象。
一方面,有企业不断倒下,另一方面,不断有业内外资本涌入到这一赛道。
2021年7月,百威宣布增加百威莆田工厂投资,并将在莆田新建一家精酿啤酒厂。而在2017年下半年就已经开始布局精酿啤酒的海底捞,更是已经于2020年在精酿啤酒领域达到2.5亿元销售收入。此外,一些餐厅、快餐品牌也推出了自己的精酿啤酒产品。
业内人士指出,当下精酿啤酒市场尚未有一个统领性的品牌诞生,主要原因是精酿这个品类目前占据行业的比率仍然较小。池塘里没办法养出大鱼,所以现在还没有一个领军品牌。此外,由于原材料上涨等原因,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精酿行业可能都将处于洗牌的过程中。(记者 赵述评 王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