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展改革委最新发布的城市信用监测排名显示,南宁市综合信用指数82.50,在36个省会及副省级以上城市中排第7名,比年初提升9名,是2016年开展城市信用监测排名以来最好成绩。
城市信用状况监测反映城市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综合水平。一座城市在监测中所获得的综合信用指数越高,意味着它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水平越高。南宁市通过多年努力获得目前的成绩,足以说明城市信用来之不易。
近年来,南宁市扎实推进“信用南宁”建设,以信用为重要支撑,破解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的难点堵点问题。同时,在全区率先启动信用立法工作,不断扩大信用管理制度覆盖领域,科研、统计、液化石油气、公路工程施工和监理、园林绿化施工养护等领域信用管理办法相继出台。
从横向来看,南宁市在推动信用管理制度覆盖方面,的确比一些兄弟城市更广、更深、更严,其中不乏先进之处、创新之举;从纵向来看,南宁市的城市信用建设经历了从后向前、从弱到强的过程,社会信用体系综合水平得到持续有效提升。若我们把眼光看向未来,过去和现在“信用南宁”建设所做的一切,其实质都是在夯实经济社会发展基础。
“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国无信则衰。”小到个人和企业,大到城市乃至国家,信用二字非同小可。春秋时期,齐襄公言而无信,最终落得被人推翻,死于非命的下场。改革开放以来,一些老字号品牌,因失信行为导致良好口碑一朝尽毁。进入网络时代,各地各类失信现象层出不穷,这给地方信用建设带来了新课题、新困难。可以说,城市信用涉及个人、行业、政府等方面,让信用成为城市的性格、外在的名片,需要在城市建设中不断推动信用理念、信用制度、信用手段与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的深度融合。
城市信用来之不易,离不开在信用建设中坚持问题导向。失信行为是信用建设的天生之敌、问题所在,巩固提升城市信用,必须坚持不懈与失信行为作斗争。尤其对于广大人民群众和市场主体深恶痛绝的相关失信行为,要像整治“老赖”那样出明法、挥重拳。对失信行为的整治越有力,城市信用建设的质效将越有保障。
城市信用来之不易,要考虑强化信用成果运用。城市信用不只是营商环境,也是社会生产力。例如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促进形成新发展格局的意见》中指出,要积极探索创新,运用信用理念和方式解决制约经济社会运行的难点、堵点、痛点问题。这启示我们,随着城市信用积小成为大成,如何转化、用好“信用”非常重要。
城市信用来之不易,追寻之中有目标、有努力、有积累,必能让信用成为城市名片。(江直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