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市场近几个月,谁最火?

非“中特估”莫属。


(相关资料图)

银行、建筑、军工、医药、科技、半导体等一大批国有控股的大型股,都在近期走出了上升趋势。

在主打机构是谁?何种逻辑占得上风?“中特估”外延也不明晰的情况下,这个行情已经如火如荼的展开了。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中特估的资金面,还会有“活水”引入么?

答案似乎真的有。

而且入市资金分为三类。

其一、是各路新发的国企、央企ETF;

其二、存量国企、央企ETF的净申购;

其三、是通过“更改简称”加入国企、央企ETF行列,并着手营销的公募产品。

总之,各路产品似乎都在持续打通去往“中特估”的快速通道,就看这条路上有多少资金愿意并肩参与了。

新发产品马上到

很快,央企ETF又要添一个新品种——央企股东回报ETF。

根据广发基金、招商基金、汇添富基金公告,它们将自5月15日至5月19日发售旗下中证国新央企股东回报ETF。

这是业内首批央企股东回报ETF。

公告还显示,它们的募集规模上限都为20亿元。

如果募集顺利,大约能有近60亿元新鲜资金枕戈待旦入市(不考虑以股票认购份额因素)。

央企国企ETF屡破规模上限

与新ETF“限制”规模不同,老的央企ETF早就大展手脚做推广了,效果也很显著,最多的单个基金规模已突破60亿。

60亿元是什么概念?

在ETF的世界里,这意味着一个中等规模、且相对活跃的交易品种。

对于高频投资者,这也是个可以相对舒适进行交易的体量了。

央企ETF就已经突破了这个上限。比如,华夏基金的央企改革ETF,日前披露的海报就“暗戳戳”突出显示了几个关键词:已上市、可立即交易、同标的指数产品中规模最大、大势风口先人一步。

统计数据显示,名称包含央企关键词的ETF中,截至5月8日,有华夏、博时、银华、广发、嘉实等公司的相关ETF规模较大。

而名称包含国企的ETF规模同样不错。

截至5月8日,汇添富上海国企ETF规模超过75亿元。国泰、南方的国企开放共赢ETF也超过10亿元。

年内规模最高增16倍

此外,在包含国企或央企关键字的ETF中,年内基金份额变化率最大的已经增长了十几倍。

Wind数据显示,截至5月8日,比起2023年年初,南方富时中国国企开放共赢ETF份额变化率超过1667%

国泰富时中国国企开放共赢ETF份额变化率超过967%

平安富时中国国企开放共赢份额变化率约256%

这在一定程度上,彰显了资金的关注度。当然,这么巨大的幅度也与它们此前基数不大有关。

值得一提的是,这3只ETF年内都变更了场内简称,更突出了央企、国企等关键词。

“更名改姓”、“正本清源”也是它们规模扩增的法宝之一吧。

不要奢望提前埋伏

如此浩浩汤汤的入市资金,短线投资者开始畅想,有否“埋伏重仓股牟利”的机会?

答案怕是不容易。

根据财通基金“大象起舞”系列研报提示的,央企ETF发行后,确实有一些个股如长江电力、中材国际等13支个股被各类央企国企指数集中覆盖。

但鉴于各家基金规模差异较大、建仓时间又比较分散,买入策略也未必相同,新入资金的短期建仓效应,未必会凸显。

新鲜资金对于整个板块的积极影响,更可能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状态。

分析师李美岑SAC证书编号:S0160521120002

分析师王亦奕SAC证书编号:S0160522030002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