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电动车来说,这个假期又轻松了一点。五一期间,特斯拉开放了10座超级充电站和120座目的地充电站。
特斯拉的充电桩支持比亚迪、蔚来、小鹏、广汽埃安等37个品牌车型,虽然多少有点杯水车薪,但是一个积极的信号。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这是一个非常讨好市场的操作,如果效果不好,算是特斯拉向友商表达了善意;如果效果好,甚至还有额外收益,那么特斯拉有可能借此开辟卖车之外的新业务:充电。
不过,星空君曾经和试图在这个赛道创业的朋友测算,充电业务是非常不划算的生意。
市区充电站的形式,一般充电时间不会超过半小时,大致15-25度电左右,毛利很低。
但是,换个思路呢?
如果我经营一个停车场,兼营充电业务?
由此可见,现在充电市场不太赚钱,主要原因还是场景问题。等到大部分停车场基本实现了一位一充的改造,这个市场会爆发。
为了保护自己的新能源车产业,中美欧都对充电桩业务进行准入限制,发展跨国充电桩业务比较难。包括美国在内,充电桩企业必须在本土生产,这就意味着,谁的区域市场空间大,谁就有可能孵化出充电桩巨头(日本:干爹,我呢?)。
中国的充电桩市场还未出现明显的头部,特锐德(特来电)与星星充电在运营端市占率近40%,余下60%在运充电桩由众多具备充电桩生产能力的厂商。
01 特锐德和特来电
特锐德在2004年成立,是一家中德合资的企业,以变电站、电力设备为主营业务。2009年,公司上市。2014年,特锐德进入充电桩领域,成立了特来电专注充电行业,并开始了看似疯狂的烧钱行为。
随着科创板的设立和创业板的改革,资本市场鼓励有条件的上市公司将一部分业务拆分到科创板或者创业板上市。
特锐德也准备将特来电拆分到科创板上市,从公司公告来看,特来电正在接受上市辅导。
如果只看财务数据的话,特锐德绝对不是一个好榜样。公司2009年上市,十几年过去了,公司2022年的净利润仅仅2.72个亿。
即便如此,这已经是公司有史以来最佳业绩了。2022年年报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116.30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3.1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达2.72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5.43%。
公司业绩的提升和充电桩业务的成长有很大关系。
根据充电联盟统计,在公共充电领域,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运营公共充电桩36.3万台,其中直流充电桩21.6万台,市场份额约为28%,排名全国第一;2022年全年充电量近59亿度,市场份额约为28%,排名全国第一。
经过漫长的布局,量变终于引起了质变,形成了规模效应。
02 一将功成万骨枯:漫漫烧钱路
光伏、新能源车,以及正在轰轰烈烈全民关注的半导体行业,无不是靠补贴支撑发展。在发展过程中,一些曾经很辉煌的企业倒下了,但会有其他的企业接过衣钵,继续前行。
光伏业的隆基,新能源车业的比亚迪,从当年的羸弱之躯,逐渐成长为了世界巨头。
充电桩业必然如此,只不过这个世界巨头究竟是不是特来电,尚不得而知。
2022年,公司收到的政府补助为1.9亿,在此基础上,勉强实现了2.72亿的净利润,可以想象,这个行业赚钱是多么的难。
难在哪里?
除了充电业务不赚钱外,公司的资本性投入是一个“无底洞”。
近年来,公司每年购建固定资产在建工程等支出的现金都在5亿以上,主要用于设备购置和更新。
即便是有不菲的政府补贴,公司每年的利润并不高,靠什么烧钱?
借钱为主,公司账面长短期借款超过45亿。
2022年利息支出高达2.1亿,近年来每年的利息支出均在2亿以上。
结合公司相对“卑微”的净利润,我们甚至可以大致得出一个结论:公司在为银行打工。
这也不难理解,公司急于拆分特来电,以期获得更加“廉价”的融资。
03 特来电的隐患
特来电如果能够顺利在科创板上市,对于特锐德来说是一件大好事,一方面大幅减轻了上市公司的经营负担;另一方面特来电作为充电桩领域的龙头企业,势必会吸引投资者蜂拥而至。
但是,特来电还存在着两个巨大的隐患和一个发展潜力。
隐患方面:
特来电在2018年实现了盈亏平衡,但之后又开始亏损。
2021年亏损5000万,2022年亏损2600万。虽然距离盈亏平衡还有“一步之遥”,但在高速扩张巨额投资的压力下,距离比较稳定的盈利,尚需时日。
2、资产结构比较差
公司的野心比较大,所以扩张也比较快,对资金的需求非常强烈。
2022年底公司负债总额为62亿元,资产负债率高达76%,这样的资产负债率有点过高,公司发展的压力巨大。
潜力方面:
星空君曾经详细调研过充电场景及其盈利模式,个人投资者直接投资建充电站恐怕是不行的,特来电的优势是建生态。
特来电的生态圈包括三部分,
一是资本层面的合作。截至2022年底,公司在全国范围内已成立独资/合资公司超过200家,其中,合资方为政府投资平台、公交集团等国有企业的超过100家,打造了覆盖全国的电动汽车充电网。
二是和品牌商合作。公司已与比亚迪、宝马、保时捷、奥迪中国、蔚来、小鹏、凯迪拉克、路特斯等70多家车企达成充电权益、共建品牌站等多样化的合作形式。由公司为品牌车主提供充电服务,为车企建立专属的品牌形象站或者在充电场站内为车企预留专属的品牌充电桩。
三是车后服务领域。公司和天猫养车、途虎养车等城市头部服务商签订战略合作协议,通过充电+电池检测+洗车服务,打造差异化充电服务体验。公司的充电网生态能够为多元场景下的新能源车主提供创新体验和安全服务保障, 同时充电网的开放性与融合性能给予生态合作伙伴更多的价值创造,更快实现充电网的万物智联。
这是逼死两桶油的节奏。
本文来源:诗与星空,原文标题:《充电桩:杀红眼的蓝海市场》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