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期是指2~3年,高估是指其所对应的商业潜力而不是技术进步。如果按当前的技术路线也许时间还要再长一点,但当前实际上是没有人能估计它下一步能到什么程度,所以保守些按现有技术路线做预测。

商业潜力可以从两方向评估:一方面是对现有商业模式的破坏性,一方面是创造新商业模式的潜力和普遍性。

GPT对生产力工具领域影响巨大,这正好是微软的主场,所以微软最积极。重定义生产力工具,不是提供工具让你做内容生成,而是帮你生成内容。


(相关资料图)

GPT对搜索的影响仅次于生产力工具,这也正好是微软感兴趣的领域,所以微软估计很想跑出破坏性创新的曲线。这里的核心挑战在于要控制“事实性错误”,也就是别说瞎话。它真的说瞎话。并且你指出错误后,它马上就改变自己回答。

但很不幸,这两个领域都是已经寡头化的领域,需要巨额资本的大模型相当于巩固了它们的优势。其溢出的部分会导致普遍性的生产力变化,比如创作者可以变多,百科这类产品会变得没价值等会持续发生,但不真的是新的商业机会。

在相对长尾的区域里,GPT对IoT影响一般,重回智能音箱的叙事下,GPT能让智能音箱成为一种通用设备么,能让它突破当前的千万量级变成电脑么,或者说能让电脑与其合一么?这估计不行。

如果这个不行,那对其它类似产品估计也是不行。所以影响一般。

对于智能外呼、客服等会有本质性提升么?通用模型对于垂域的影响应该会受阻。除非能每个垂域都直接做到和原来一样的深度,而这不可能。一种相对平缓的方式,是背后用它做内容生成。会提升人效,归根到底就还是生产力工具,需要耐心细致的垂直整合。

其它本来就离交互较远的领域就不一一列举了。

下面说创造新商业模式。

GPT摆脱通用工具属性,创造新商业模式需要新的产品,而不是单纯的技术进步。技术现实和商业现实最终融合于新产品。不管是不是开放插件,当前的GPT都不是一个大众级的产品,而是一个取得了巨大技术进步的工具。新产品需要足够的想象力,也许成功的元宇宙可以消化这种技术进步,但这就真的需要足够段位的产品经理了。

人工智能的每次进步都会引起巨大狂欢,从Alpha Go到智能音箱,但智能音箱之后其实应该更冷静一些来看待技术现实到商业现实的折射。GPT的进步确实突破了一道瓶颈,打开了一扇门,但估计会重复过去的故事:在短期被高估,但在中期则被低估。

低估预计会表现在沿智能密度对不同产业进行再整合方面,而这里需要洞察、耐心和打磨产品细节。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