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双百联盟在“2022(第十四届)水业热点论坛”发布了第二期“双百跨越”污水处理标杆比选活动结果。本次标杆比选活动历时4个月,来自32家水务企业的73座污水处理厂进入区域评审环节,最终25家水务企业的33座污水厂上榜(33座污水厂上榜,第二期“双百跨越”标杆污水厂榜单发布)。


(资料图片)

为传播标杆厂优秀建设和运营管理经验,双百联盟将以“精细化-智慧化-资源化-低碳化-生态化-社会化”评选维度,系统展示第二期标杆厂风采。本文以生态化标杆厂——中持股份息县第三污水处理厂为案例,向行业同仁展示该厂的生态化特征优势,为污水处理厂生态化建设提供案例支持。

中持股份息县第三污水处理厂在本次标杆比选中,荣获“生态化—空间高效利用标杆污水厂”称号。“双百跨越”污水处理标杆联盟顾问专家,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张辰点评道:污水处理厂配套的花园完全面向社会公众开放,并且花园土地出让给当地政府带来一定社会效益。“双百跨越”污水处理标杆联盟特聘运营评估专员,北京密云新城再生水厂厂长付长明点评道:开辟独立空间,建立星空花园,办公区域采用开放式管理,建设水处理博物馆,让每位参观者有很强的融入感。

01基本情况

在息县老城区工区路的“三里沟”西侧,静静的坐落着几个破旧的钢构架厂房与混凝土池体,是上个世纪末完工的“红麻造纸厂”污水处理站的遗址。如今,废弃十余年的污水处理厂站摇身一变,成为当地饱受称赞的城市公园。这座以概念厂理念为引领、由中持股份打造的污水处理厂,尽最大可能的保留场地历史记忆,开创性地将一座“旧厂”改造成一座概念厂。

息县第三污水处理厂改造项目占地面积约70.86亩,原日处理规模1.6万吨,改造后建设规模为日处理城市污水2.5万吨。该项目将原有息县造纸厂污水处理厂内的初沉池、生化池、二沉池及污泥浓缩池重新利用,并前瞻性地将治理溢流污染这一概念融入污水厂建设中,同时铺设中水管网使处理过的再生水可以通过管道给予市政杂用供水和景观补水等。

图 1 中持股份息县第三污水处理厂全景

该项目采用“粗格栅及提升泵房+细格栅及旋流沉砂池+A²O生物池+二沉池+磁絮凝反应沉淀池+反硝化滤池+臭氧接触池”工艺,外排废水月均值指标基本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Ⅳ类水体水质要求。满足了消解内分泌干扰物(EDCs)、药物及人工护理品(PPCP)等健康水质的需求,实现了面向品质景观用水水质、健康水质、基于美好感官水质的处理需求。

02五大优势实现土地高效利用

1. 旧厂改造,废墟重生——释放土地和空间资源

“中华第一县”息县,位于中原腹地南侧,是淮河进入平原地区后流经的第一个县城。这里虽历史悠久,但因淮河流域的不稳定性,留下来的古迹却寥寥无几。而化肥厂、造纸厂是80、90年代这座县城里具有代表性的符号,不似文物那么“古”,却也有那个年代的映射。

将这座具有时代印记的旧厂改造为一座新概念污水厂不仅解决了政府心中的一大难题,同时也释放了城市的土地和空间资源,在提升城市污水处理能力的同时,实现基础设施的可持续发展。

图 2 新厂(右)旧厂(左)对比

2. 肌理重塑 五大策略让废墟重生

项目改造面临两大挑战,一方面,在满足污水处理扩建规模的基本需求上,如何策划才能最大程度的保留场地记忆;另一方面,如何将公共共享空间植入概念厂,使其由邻避变邻利,成为一座城市新空间。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存量时代的到来,城市更新已不再是新名词。带着对这两个挑战的思考,秉持适用性再利用的思路,中持在策划前期对现场进行了深度的调研及测评,对原有建构筑物、旧设备等均做了可靠性检测,提出了“拆除、利旧、新建、保留、新生”五大策略,在尊重原有场地记忆的基础上,拆除结构危险的建筑物,最大程度的保留可用构筑物对其进行适用性再利用。

图 3 中持股份息县第三污水处理厂规划图

3. 出让土地,“污水厂+”的城市新空间

从邻避到邻利,变负资产为生态正资产一直是概念厂事业的一个追求,也是这个项目策划之初最大的挑战之一。面对这个挑战,中持首次提出了出让土地的创意,将围墙内收,厂前区空间完全开放,为城市和社区共享。利用原有厂房及宿舍楼拆除后的场地,在厂前区形成面积约12000m²的“星空花园”,使得星空花园成为一处有机融入城市环境、游客可以自由到访的城市公园。下图中黄线范围为城市共享空间,红线为厂区的围墙边界。

图 4 厂区与共享空间分布

图 5 共享空间实景

4. 废弃池体融入新理念——雨天溢流污染“2Q”处理技术的实践

虽然城市排水管网的建设正在逐步完善,但仍存在大量“合流制”排水系统,雨季无法消纳所有的雨污水,势必会造成部分雨污水溢流至水体,导致水体被污染。息县地处淮河流域,夏季雨多,合流制的城市管网为雨季污水厂达标带来挑战。项目改造过程中,中持创新性的将“2Q”概念引入概念厂的工艺建设,保证污水厂在雨季时,能多处理1倍的污水量。

利用现有两座已建的污泥浓缩池作为混合池,将与污水厂设计进水量相当的雨污混合水和剩余污泥在混合池中快速混合,让剩余污泥中的活性微生物快速吸附雨污混合水中的污染物,继而在新建的加载高效澄清池中实现泥水分离,利用最低的成本,去除雨污水中大量的污染物,减少溢流污染。

图 6 混合池解决溢流污染

5. 生态景观功能性利用——打造微湿地及低影响开发的雨洪花园

在微湿地设计里,将中水作为水源,构建微湿地景观。湿地上方通过拆除的旧设备——刮吸泥机桁架改造成栈道,针对不同年龄的人群,为市民创造丰富的景观体验。

围绕自然湿地溪流生态轴,在这片微小湿地生态系统里,通过节流管对尾水截流回用,流经生态旱溪进行初级净化后,传输至艺术水渠与雨水滞蓄相结合,再输送到人工湿地集中展示,溢流后补给河流。结合湿地生态的修复,在这座公园里实现了有鱼有草、人水和谐,有效满足了市民亲水的需求。

图 7 微湿地与雨洪花园

03成效与展望

息县第三污水厂伫立在新旧时光交替之中,一面科技、一面自然,面向着未来。这座造价并不高的改造版污水处理概念厂,着眼于“新概念”的目标,嵌入新时代“以民为本、和谐共生”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在这里,“污水厂是资源工厂”的概念不只存在于假设,共融的生态愿景尽显眼前。

一方面,在多年的服务实践中,中持在技术产品创新方面不断迭代,实现资源节约和可持续发展,为客户体验创造更多的价值;另一方面,在理念的塑造上,中持以更加前沿的眼光和更有智慧的姿态感悟自然与科技的相融。在未来,中持将在概念厂理念的引领下持续创新,探索污水处理厂与城市的共生共融之道,打造更多“艺术”与“科技”融合的新型基础设施。

在未来希望能创造更多人与自然和谐的未来基础设施。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