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文艺  通讯员 穗文考

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贺全胜


(资料图)

3月29日,“羊城烟火气——广州出土汉代建筑模型明器展”在南汉二陵博物馆开幕。

该展览共展出广州考古出土汉代建筑模型明器169件(套),是历年来广州汉代建筑模型明器集中展示数量最多的一次,再现了汉代番禺先民的生活场景。

展览由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广州市文物局)指导,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南汉二陵博物馆、海上丝绸之路(广州)文化遗产保护管理研究中心主办。

汉代番禺先民生活场景的再现

明器即“冥中所用之器”,是专为随葬而制作的小型器物,多为陶器、木器、竹器。建筑模型明器是缩小比例制作的模拟墓主人生前生活场景的陪葬器物,如居住的建筑、储粮用的仓(囷)。

本次展览分为五个部分:“美家园”“安其居”“饮不竭”“甘其味”和“仓廪实”。它们分别对应明器组合、屋、井、灶、仓(囷),其中又以屋为主。

策展人、南汉二陵博物馆展陈宣教部主任陈馨介绍,从西汉到东汉,墓的形制由木椁墓向砖石墓转变。墓中随葬器物最开始只有形态单一的井和灶,后面慢慢有了仓(囷)和屋等其他类别。

“明器是先人去世后,后人表达心意的物品。它在一定程度上还原了先人生前的生活环境,表达了人们对未来世界的美好希冀,也反映了汉代‘事死如事生’的丧葬理念。”

陈馨认为,透过这些生动形象的陶屋、井、灶、仓、船、车等模型明器,我们得以窥见汉代番禺先民的生活场景,领略先民们的艺术审美情趣,感受先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记者留意到,为了让观众能同时观赏到展品背面的场景,策展团队特地在展柜中安置了一面镜子。对于结构复杂的展品,还有附带有细节照片的展示。

陈馨介绍,此次展出的169件(套)汉代建筑模型明器,相当一部分展品是首次公开展出,且部分来自广州最新考古发现的成果。

首次将盲道铺设进博物馆展厅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方便视障人群观展,此次展览特别设置一条辅助展线。视障人群可以通过地面铺设的盲道,观看到放大数倍的文物照片、触摸到文物模型和五感体验盒,并且可以听到志愿者专门录制的音频讲解。

开展当天,就有一群来自广州市启明学校的视觉障碍学生前来观展。

陈馨介绍:“辅助展线在为普通观众提供另一种展出文物的解读方式,更为视障人群能真正走进博物馆、领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提供便利。我们希望每个人都能平等地感受到博物馆的力量。”

2023年“5·18国际博物馆日”即将到来,今年的主题为“博物馆、可持续性与美好生活”。

陈馨认为,“羊城烟火气——广州出土汉代建筑模型明器展”既展出了精美的文物,也设置了辅助展线等形式,它很好地诠释了2023年“5·18国际博物馆日”的重点关注内容,即“良好健康与福祉:确保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各年龄段人群的福祉,特别关注心理健康和社交隔阂问题”。

配合本次展览,主办单位还将持续开展“从前慢”系列社教活动,让参加活动的观众不仅能更好地领略汉代广州的风土人情,更能真正地融入展览,参与展览设计,从而获得更多的参与感、成就感和幸福感。

据悉,展览展期从即日起至2023年11月19日。(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李力

校对 | 周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