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的好处无非是圈钱,获得发展企业所需的资金,顺丰也缺钱,但是顺丰不能为了钱而上市。”12年前,顺丰集团董事长王卫面对媒体采访时说道。2017年,顺丰控股(002352.SZ)借壳上市,一度超越万科和美的,成为深交所市值第一的公司。         


(相关资料图)

随后几年,顺丰备受资本市场青睐,股价一路上涨。2021年初,市值曾达到5000多亿元,创下历史新高,几家“通达系”的市值加起来,也难以望其项背。        

没人能预料到,从烈火烹油到急速下滑,转折会来得如此之快。两年多时间,顺丰市值已不足巅峰时期一半。         

过去几年,建机场、扩产业、买资产,花去顺丰大量资金。与此同时,为了维持市场地位,顺丰还需要源源不断地投入真金白银。中国快递物流市场已是红海,竞争激烈,内卷不断,巨大的海外市场又成为了一个新的竞赛场。

借壳六年后,顺丰选择再度瞄准港交所,计划二次上市。         

2023年8月1日,顺丰控股发布公告,他们将申请在港交所上市,在股东大会决议有效期内(即经公司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之日起18个月,或同意延长的其他期限)择机完成本次发行并上市。换言之,顺丰有望在18个月内完成赴港上市。

如果成功上市,顺丰控股将会成为快递行业首家“A+H”股同时上市的公司。除顺丰控股之外,顺丰系还拥有三家港股上市公司:顺丰同城(09699.HK)、顺丰房托(02191.HK)、嘉里物流(00636.HK)。

快递行业之中,上一个二次上市的公司是中通快递(02057.HK)。2020年,中通在港股二次上市。此前四年,他们已在纽交所挂牌上市。

一位参与过中通二次上市的人士向作者表示,当时中通账上并不缺钱,赴港上市主要是因为“中概股”在美国集体受挫。

与申通不同的是,顺丰此次赴港上市则与“钱”有直接关系。他们在公告中写道,顺丰此次赴港上市是为了进一步推进国际化战略、打造国际化资本运作平台、提升国际品牌形象、提高综合竞争力。

简而言之,此次上市只为了两件事,一个是抢占国际市场,一个是搞钱。

摆脱卖劳力搬货的宿命

如今的快递行业,已经从增量市场转向了存量市场,竞争也更加激烈。

国家邮政管理局公布的数据显示,过去十年间,快递业务量增速逐步下滑。2013年,快递业务量增速为61.6%。等到2022年,快递业务量同比增长仅为2.1%。过去几年,顺丰一直在尝试拓展新的业务,以适应这个新的市场变化。

“我一直认为,靠出卖劳力搬货不是顺丰的终极宿命,接下来我们的赚钱模式要从手脚过渡到嘴巴,从体力转向脑力。”2015年,王卫在《直面创新之路的挑战》中谈到。

除了快递业务之外,顺丰有供应链及国际、快运、冷运及医药、同城急送、其他非物流业务五个板块。过去五年,快递业务占顺丰营收的比重不断下降。年报显示,2018年,快递业务占顺丰营收的比重为81.1%,2022年下降到49%。

拖顺丰后腿的是同城业务,过去几年一直亏损。2022年,同城业务占顺丰总营收比重仅为2.4%,营收共计64亿元,但亏损却为2.9亿元。2021年时,顺丰同城曾顶着“即时配送第一股”的光环登陆港交所,如今的发展并不如意。

2023年2月,头豹研究院报告显示,即时配送领域,美团配送全国业务覆盖范围达到98.5%,达达快送为94.9%,蜂鸟即配为70.3%,顺丰同城则为66.8%。同城配送与快递业务一样,盘子越大,成本就越能被摊薄。

几年前,曾有顺丰工作人员找到在东北经营“通达系”网点的王磊(化名),希望他能负责一个县的顺丰同城业务,但在调研市场之后,他选了拒绝,“单量太少了,好的区域他们就攥在自己手里。”

2022年,快运业务占顺丰总营收的比重为10.44%,冷运及医药、其他非物流业务占比均不到4%。

没有接手同城业务,王磊却做过一个顺丰旗下一个更为小众的业务——驿收发。它本质上是个门店,与菜鸟驿站一样,可以寄取快递,做了一年多,王磊放弃了,“根本没有量。”

据王磊介绍,顺丰自家的包裹数量,不足以支撑门店运转。“通达系”的包裹,往往又会放在和它们关系更为紧密的菜鸟驿站,王磊发现自己还要不断出门拉业务,他认为得不偿失,于是潦草关门。

相较之下,供应链及国际业务占总营收的比重不断上升。2018年,供应链及国际业务占顺丰总营收比重仅为3%,2022年上涨到了33%,营收达到了879亿元,成为仅次于快递的第二大业务。此外,2022年,供应链及国际业务净利润达到19亿元。

杨铭(化名)是一家供应链公司的中层,与顺丰多有来往。他向作者介绍,顺丰的供应链业务主要是仓储和配送业务,鲜有涉及复杂的供应链解决方案,并且并不赚钱。

这也意味着,在“供应链及国际业务”这个板块里,国际业务承载着顺丰的希望,也是接下来收入的重要增长点。

2020年,顺丰创办了“丰网”,这是一个进军电商领域的快递子品牌。顺丰本来计划,短时间内帮扶丰网,等后者站稳脚跟后,将反哺顺丰。但是,丰网连年亏损,还与顺丰母品牌直接冲突,顺丰也逐步放弃了丰网。

2023年,他们作价近12亿元,将丰网甩卖给极兔,并顺势入股了极兔。

多位快递从业者作者介绍,二者合作方向,将会是国际业务。目前,极兔是东南亚最大的快递公司,还开拓了拉美及中东市场。

招兵买马,推高负债规模

过去几年,在业务的扩张上,顺丰算得上高举高打,他们除了对新业务的持续投入外,也在“招兵买马”上花了不少大钱。

2018年,顺丰与国际物流三大巨头之一的DHL达成协议,花费55亿元,买下DHL香港、DHL北京两家公司100%股权,获得了DHL在中国大陆、香港、澳门的供应链管理业务、管理团队以及运输仓储科技设施。

2021年,顺丰再度斥资146亿元,收购总部位于香港的嘉里物流。顺丰曾在公告中表示,未来嘉里物流将定位为顺丰拓展海外市场的主要平台,双方还将合作建立以亚洲为基地的环球物流平台。

此外,顺丰还建机场、买飞机,大大提升运输能力和效率。

2017年12月,顺丰发表公告称,与湖北省人民政府签署合作协议,将共建湖北国际物流核心枢纽项目,该项目以鄂州机场为核心。

湖北省政府、顺丰、第三方公司按照49:46:5的比例,出资成立合资公司——湖北国际物流机场有限公司,作为该机场的项目法人,负责机场的规划、设计、投资、建设和经营。顺丰子公司出资23亿元,持有该公司46%股份。         

2022年7月,鄂州机场正式运营,陆续开通了前往比利时、德国、美国等多条国际货运航线。

2009年,顺丰航空就成为了中国首家民营货运航空公司,它是国内全货机数量最多的货运航空公司,2017年报透露,他们共拥有42架自有全货机、16架租赁全货机,共计58架。等到2022年,自有全货机和租赁全货机的数量变成了97架,多出39架。     

这些大手笔都需要持续的资金支持,上市后,顺丰曾两度公开募资,共计258亿元。

顺丰公告显示,2019年顺丰曾发行58亿元的可转债,主要用于飞机购置及航材购置维修、智慧物流信息系统建设等项目。2021年,顺丰又通过定增,募资200亿元,投向设备升级、机场建设、航材购置维修等方向。

2022年报显示,2021年募集的200亿元,已所剩无几。其中,快递设备的自动化升级耗费60亿,建机场用了21亿,航材购置维修花去28亿,尚未使用的资金仅有28亿元。

与之对应的则是负债规模的不断攀升。财报显示,2018-2022年,顺丰的负债规模从347亿元攀升至1186亿元,资产负债率从48%上升到55%。

“快递市内卷不断,‘通达系’的速度和服务也在改善,价格还更便宜,顺丰的优势正一点点丧失。”一位快递行业资深从业者告诉作者。面对这个新的市场形势,顺丰也开始放低“身价”,换取更多的快递数量,以在这场激烈的“价格战”中站稳脚跟。

以义乌市场为例,当地一位电商老板告诉作者,前段时间开始,顺丰在义乌的收件价格降到了一公斤内3块钱,之前是4块。

一方面,业务扩张需要大量资金;一方面,为了保持竞争需要向市场让利,这都对顺丰的资金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如果此次赴港上市成功,就意味着他们多出一条融资渠道。         

错过京东,缺乏电商平台的扶持

1993年,二十多岁的王卫在广东成立了顺丰速运,当时,他们的主业还是即日达的信件业务,并且一直坚持着“自营”模式。    

而在一千多公里外的浙江桐庐,正衍生出另一种快递打法。从桐庐出走的“通达系”老板们,依靠加盟制实现了快速扩张,并且降低了总部投入的成本和风险,将成本和风险分摊到了网点老板的手里。

文件、发票是顺丰起家时的重要业务,但过去十几年,随着发票、文件的电子化,顺丰这一业务受到冲击。艾媒咨询的数据显示,2015年时,电子发票开具数量为3.5亿张,等到2021年,已经达到了500亿张,是前者的143倍。

在这一时期,电商业务方兴未艾。顺丰当年也想过进入电商领域,但错失过机会。

据《南方周末》报道,京东曾找过顺丰做配送,但顺丰进行考察后,发现做不了,就没有强行推进电商业务。电商配送有其特殊性,比如大家电,需要安装和调试,顺丰的快递员提供不了这个服务。

后来,京东开始自建物流团队,目前物流已是京东集团旗下核心资产。2021年,京东物流(2618.HK)在港交所上市。2022年,京东物流又大举增持达达集团(NASDAQ: DADA),它主要经营同城业务。此外,他们还收购了德邦快递(603056.SH)。

如今,在多个物流赛道,京东已成为了顺丰的直接竞争对手

王磊从事快递行业二十多年,他在东北经营过多个“通达系”网点。他向作者表示,京东物流背靠的自家电商平台,是其出货量的重要来源,但顺丰没有太好的电商资源。

对于如今的物流行业来说,平台的扶持有多重要?

极兔在中国起网之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都依靠来自拼多多的单量。多位极兔加盟商告诉作者,起网早期,极兔超过90%的快递都来自拼多多平台。有了平台作为单量保障,极兔很快在中国市场站稳脚跟。         

申通也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的“复活”,就是得益于阿里的帮扶。

2020-2021年,申通市利润暴跌,连续亏损,市占率下降。2021年,公司扣非净利润为-9.43亿元,亏损同比扩大了9.1亿元。等到2022年时,申通扭亏,扣非净利润为3.09亿元,市占率达到了11.71%,创造了上市以来的新高。

长期以来,阿里巴巴都是申通的大股东,持有其25%的股份。“通达系”之中,阿里对申通持股比例最高,此前还有菜鸟的员工被派到申通工作。

2023年3月底,阿里巴巴宣布几大业务板块各自独立后,便将手中持有的申通快递股份,作价39亿元,转让给了菜鸟供应链。一位接近菜鸟的人士向作者承认,过去两年,公司一直在扶持申通,以防止其进一步衰败,被竞争对手蚕食市场份额。

等顺丰反应过来,已经是2019年11月。当时,唯品会和顺丰达成业务合作,委托顺丰提供配送服务。

一位接近唯品会的人士告诉作者,目前自营商品,会优先让顺丰进行配送,因为服务质量比较好,能送货上门。然而,唯品会与头部电商平台存在不小的差距。以2022年数据为例,唯品会全年GMV为1752亿元,而拼多多、淘系、抖音电商平台的GMV都超过万亿。

此次赴港上市,能为“三十而立再出发”的顺丰,带来什么样的改变呢?

本文作者: 一元,来源:棱镜,原文标题:《顺丰着急了,赴港二次上市搞钱》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