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龙果和释迦果标准化种植1000多亩,拥有年出栏1万头的标准化生猪养殖场,2021年销售额达1200万元……隆安县亿品佳果蔬综合服务专业合作社红红火火。
这是我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缩影。近年来,广西各级农业农村部门紧紧围绕“10+3+N”现代特色农业产业体系,持续实施家庭农场培育倍增计划、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行动、农业龙头企业成长行动、社会化服务创新提升工程等,加快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打造乡村振兴的强力引擎。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广西累计培育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超23万家,服务小农户357.19万户,服务小农户耕、种、防、收等农业生产托管1281.19万亩次。
A出台扶持政策加大资金投入
“目前,我区已构建起经营状况良好、具备市场竞争力、辐射带动能力强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自治区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广西先后印发加快帮扶产业全产业链培育发展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文件,让农业龙头企业担任“链主”建设全产业链,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推进农产品多元化开发;支持农民合作社拓展业务范围、提供统一的社会化服务、开展联合与合作,深入推进示范社建设行动,加强农民合作社示范引领作用;引导返乡农民工、致富带头人、创业大学生及退役军人等创办家庭农场,鼓励组建家庭农场协会或联盟;扶持一批主导产业突出、资源要素共享、联农带农紧密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
对符合条件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申请“桂惠贷”产品,实际贷款利率应不高于上一年度同类型金融机构、同类型客户贷款加权平均利率水平减去2或3个百分点后的利率享受优惠贷款……通过加强与金融部门对接,我区建立起广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贷款重点支撑银行主办行制度和农业信贷担保机制。今年以来,自治区财政通过“桂惠贷”贴息政策向448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放贷56.7亿元,推动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累计投放小微及农户担保贷款42.6亿元,惠及9527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户。
B搭建平台载体开展示范创建
我区积极创建国家级农业产业融合园区,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搭建产业发展平台。目前已成功创建了广西罗汉果、桂西芒果、蚕桑等6个国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数量居全国第一),横州茉莉花、平桂区蔬菜等7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以及47个国家农业产业强镇。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累积撬动社会资本超18亿元,培育壮大了12家国家级、36家自治区级、100家市级以上的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带动农民合作社超900家。
隆安县卢炳强水果种植家庭农场成立之初种香蕉90多亩,在各级农业农村部门的扶持下一路发展壮大,目前种植香蕉300多亩、沃柑112亩,2021年农场收入280万元、利润达80万元,成为广西家庭农场发展的典范。
2020—2022年,我区共投入6300万元支持各涉农县(区、市)开展县级以上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创建,支持9个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国家试点县。2021年,全区县级以上农民合作社示范社达6107家,新增2318家,增长37.96%。全区累计评选出县级以上示范家庭农场3593个,扶持创建19个家庭农场示范县。
C拓展服务领域建立服务机制
“我们合作社已实现从育秧、机耕、机插、病虫害统防统治、机收到烘干等环节的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宾阳县联丰农机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郑成功告诉记者,该社拥有现代农机设备80多台(套),致力于为周边农户提供优质的社会化服务。
我区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探索多样化服务方式,延伸服务环节,推动社会化服务范围从大宗农作物向果菜茶桑蚕等经济作物拓展,从种植业向养殖业等领域推进,从产中向产前、产后等环节及金融保险等配套服务延伸。目前,全区从事社会化服务的农机合作社达1645个,入社成员2.57万人,服务总收入达15.3亿元,社员收入高于当地农民平均收入水平30%以上。
每月电话联系服务对象不少于1次,每年组织相关部门研究会商不少于2次,每年协助服务对象解决问题不少于3条,开展实地调研指导不少于4次。从去年开始,全区农业农村系统开展为期三年的领导干部“千人联千企”活动,建立起“1234”工作目标。截至目前,累计发动全区农业农村系统领导干部2000多人次开展活动,联系服务经营主体超3000家。据了解,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印发《全区农业农村系统“千人联千企”对口联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工作实施方案》,使广西成为全国第一个将全区农业系统全体领导干部服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制度化、标准化、常态化的省区。
“目前,我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仍存在规范管理有待提升、流转土地难、社会化服务偏弱等问题。”自治区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我区将加大龙头企业引领带动作用,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规范发展,加快建立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体系,强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培育,切实帮助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解决具体问题。(记者 陈静 通讯员 孙庆磊 庞姚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