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又是37℃的高温。头戴一顶草帽,骑着一辆电动车,任兴华就这样来到了雨湖区姜畲镇尚源新村的水稻种植基地。在一条村道两旁,一边的收割机正忙着收割早稻,另一边插秧机则忙着插秧。任兴华说,这一片都是湘潭市创新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基地,水稻种植面积有1200多亩。他主要为基地提供选种、栽培、田间管理等各个环节的技术指导。“晚稻秧苗能早插就要抢早,这样可以延长晚稻生长周期,更容易实现高产。”趁着休息时间,任兴华和水稻基地的负责人胡彬聊了起来,要其增加人员和机械,争取在10天内完成晚稻的抢插任务。
1986年出生的胡彬是一位新型职业农民,说起任兴华对水稻种植基地的帮助,他很激动,竖起了大拇指。“从年初基地的整体布局,到稻种的选择、水稻栽培和病虫害防治,到现在的抢收抢插,兴华特派员可帮了我们大忙。”胡彬说,今年天气条件不是特别好,但基地的早稻亩产也接近400公斤,这离不开兴华特派员的悉心指导。胡彬说,作为一名“80后”,他希望突破老一辈的种田模式,用全程机械化实现种田轻松化,这几年兴华特派员提供的理论和技术上的指导,让他受益匪浅。
近半个月来,任兴华几乎每天都要到这些水稻种植基地转一转,原本书生气质的他,皮肤晒得黝黑,但他并不在乎。他说:“农技人员的办公室就要在田间地头,农业论文要写在田间地头。能在这片土地上奋斗,能为农民推广新品种和新技术,帮助他们走上致富之路,是我最大的幸福。”
日上三竿,汗流浃背的任兴华骑上电动车,又奔向了下一个水稻种植基地……
高温下的暖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