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聚焦IPO | 麦驰物联关联交易毛利率偏高,大量应收逾期,回款风险凸显)
(资料图片)
红周刊丨欧阳倩倩
麦驰物联存在大量关联交易,且关联交易的毛利率高于平均值,交易公允性存疑。此外,其应收账款规模不断增加,逾期金额也越来越高,回款风险凸显。
近期,深圳市麦驰物联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麦驰物联”)披露了新版招股说明书,作为曾经的“新三板”企业,其此次拟登陆创业板。
麦驰物联是一家以楼宇对讲和智能家居等社区安防智能化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为主,并提供建筑智能化设计服务及系统集成业务的综合服务商。本次IPO,公司欲募集资金5.03亿元,分别用于社区安防智能化产品扩产项目、麦驰物联设计服务网络项目、麦驰安防研发中心项目、麦驰物联信息化建设项目、补充营运资金项目等。
然而,《红周刊》发现,麦驰物联业务与房地产行业深度绑定,而近年来,房地产行业发展处于低谷期,麦驰物联业绩已经连续两年下滑。公司应收账款规模越来越大,而且出现大量逾期的情况,公司经营“造血”能力不佳,可持续性存疑。如此背景下,公司募资扩张是否合适是值得商榷的。
与房地产行业深度绑定
发展可持续性堪忧
根据招股书,麦驰物联目前主要客户为房地产开发商、工程商,2020年至2022年(报告期),来自房地产开发商的收入分别为4.26亿元、4.30亿元、3.84亿元,占当期总营收的比例分别为81.61%、86.02%、83.29%;来自工程商的收入分别为6034.70万元、5696.51万元、6218.24万元,占当期总营收的比例分别为11.57%、11.41%、13.49%。报告期内,两项合计占到总营收的9成以上,从营收数据看,麦驰物联的发展与房地产行业可谓是深度绑定。
在销售模式方面,麦驰物联在招股书中表示,国内房地产商逐渐采取“集中采购”模式来选定供应商,在考虑供应商专业能力、市场地位、服务力度及价格等因素后,通过竞标程序,选入“战略采购”供应商目录并签订集采协议。“集中采购”模式有助于房地产企业降低成本和加强采购管理,相应的,对于供应商来说,则意味着需要提供更专业的服务和更具竞争力的价格才有望竞标成功。而一旦进入房地产企业的供应商体系,将会得到较稳定的订单需求。
招股书披露,2020年至2022年,麦驰物联以“集中采购”的方式实现营收为2.57亿元、2.80亿元、2.53亿元,分别占总营收的49.11%、56.10%、54.67%。目前,麦驰物联正在履行的社区安防智能化产品的集采协议、建筑智能化设计服务的集采协议和系统集成业务的集采协议分别有28个、28个和14个,涵盖保利、万科、绿地、华润、中海、金科、金茂、大悦城、弘阳等战略客户。然而,从续签情况来看,截至招股说明书签署日,麦驰物联多数已到期的战略客户并未与其续签集采协议。
比如,在社区安防智能化产品业务中,有7家战略客户对应的旗下10家公司的集采协议已到期,除了金隅和绿地旗下一家公司为“已中标,正在签署合同中”外,鲁能、中南、金茂均未与其续签集采协议,至于美的、万科、绿地旗下其他公司则要么仍在沟通中,要么客户尚未启动招标;在建筑智能化设计服务业务中,6家战略客户对应旗下10家公司的集采协议到期,只有华润和金茂旗下湖南区域2家公司与其续签集采协议,而中海、金科、弘阳、保利及金茂旗下共计6家公司则并未与其续签集采协议,另有2家公司仍在沟通中;建筑智能化系统集成业务中,有5家战略客户旗下的13家公司集采协议到期,然而其中只有保利企业云南公司与其续约集采协议,而万科、华润、金科等客户旗下的12家公司均没有继续与其签署集采协议。
对于前述诸多公司在协议到期后,没有与其续签集采协议的情况,到底是因为公司服务能力不够好,价格竞争力不足,得不到相关客户的认可,还是其他原因所致,公司并未在招股书中给出详细解释。不过公司在风险提示中表示:若公司无法深入挖掘有效期内客户的市场需求、无法开拓新的集采客户以及集采协议到期后无法续约都将会对公司营业收入的持续稳定增长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
事实上,近年来,与麦驰物联深度绑定的房地产行业发展已经进入低谷期,不少行业内企业业绩大幅下滑,比如在麦驰物联前五大客户中,绿地控股2022年营收同比下滑19.9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减少83.65%;保利的营收同比下滑1.37%,净利润同比下滑27.37%;华润置地营收下滑2.25%,净利润同比下滑13.30%。而今年行业整体情况也并未好转,有数据显示,今年1~3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25974亿元,同比下降5.8%。
在房地产下行的背景之下,加之未能与大量集采客户续约,麦驰物联近年来业绩表现也相当一般,2021年、2022年其营收分别为4.99亿元、4.64亿元,分别同比下滑4.62%、7.15%;净利润分别为5783.21万元、5450.38万元,分别同比下滑29.40%、5.76%。如此状况之下,公司后续可持续发展情况令人担忧。
关联交易公允性存疑
大客户销售数据“打架”
报告期内,在麦驰物联众多房地产客户中,保利集团始终是其第一大客户。根据招股书披露,麦驰物联分别实现营业收入5.23亿元、4.99亿元、4.64亿元,其中,仅保利为其贡献的营收就分别为1.30亿元、1.46亿元、1.56亿元的营收,分别占到当期总营收的24.85%、29.19%、33.73%。
保利为麦驰物联贡献的营收占比并不算低,然而如果与其为麦驰物联贡献的项目数量相比则算是“小巫见大巫”了。根据招股书,2020年至2022年,麦驰物联提供的社区安防智能化产品、建筑智能化设计服务、建筑智能化系统集成项目数分别为1417个、468个、177个,其中,仅保利提供的项目个数就分别达到724个、221个、98个,占到麦驰物联总项目数的一半以上,可谓是麦驰物联的项目大户。
更有意思的是,麦驰物联操作的保利项目的毛利率也在多数情况下高于其他项目。根据招股书披露,2020年至2022年,麦驰物联对保利销售社区安防智能化产品的毛利率分别为49.36%、42.86%和48.78%,而其对其他客户销售此类产品的平均毛利率则分别为48.56%、38.94%和44.15%。销售给保利的此类产品的毛利率比平均毛利率分别高出0.80、3.92和4.63个百分点。
此外,2021年和2022年,其从保利建筑智能化设计业务获得的毛利率分别为74.34%和71.99%,而对其他客户此类业务获得的平均毛利率分别为68.62%和69.50%,显然,在此类业务中,从保利获得的毛利率也是高于其他客户均值的。
对于上述社区安防智能化产品毛利率问题,麦驰物联给出的解释是:2022年,受国家宏观经济环境和房地产调控政策影响,保利房地产开发数量及速度较往年均有所下降,保利为提高楼盘销售的速度,因此对在售项目选取了较高配置的产品,该类产品利润较高,因此保利毛利涨幅高于公司社区安防智能化产品销售的平均毛利率。
对于前述客户建筑智能化设计业务的毛利率高于其他客户平均值,其则归因于“规模化效应”。
然而,值得一提的是,保利与麦驰物联是存在关联关系的。根据招股书披露,截至招股说明书签署日,珠海利岗持有麦驰物联13.82%的股权,为第二大股东。而珠海利岗为股权投资基金,其执行事务合伙人为保利(横琴)资本管理有限公司,穿透后的实际控制人为中国保利集团有限公司。此外,2017年9月起,保利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吴海晖一直担任麦驰物联董事一职。
既然双方存在关联关系,交易价格的公允性就显得很重要了,毕竟关联交易往往是利益输送的温床,而公司以所谓保利选取“较高配置”产品,以及“规模化效应”解释高毛利率说服力并不强,毕竟并无证据证明其他公司安防智能产品配置就比其关联方保利低。瓜田李下,其与关联方异常的高毛利率着实令人生疑。
需特别指出的是,《红周刊》发现,麦驰物联曾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期间披露的数据,与其给深交所的问询回复中的数据存在矛盾之处。
据麦驰物联2016年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时披露的财报显示,公司当期的主要客户分别为上海星舟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广州兴拓置业有限公司、深圳市诚略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深圳市罗湖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惠州市达利建业有限公司5家企业,销售金额分别为878.93万元、645.17万元、639.93万元、570.91万元、532.22万元,年度销售占比分别为4.10%、3.01%、2.98%、2.66%、2.48%,5家公司均为非关联方。
然而,在今年4月份麦驰物联给深交所的问询回复中,解释保利成为公司股东前后,其对保利的销售收入、毛利率水平的变化情况时,其提供的2016年保利为其贡献的销售数据为1659.16万元,占营收比为8.97%。显然,此处数据远超其2016年财报中披露的主要客户的销售数据,两处存在“打架”的情况。那为何在其2016年财报披露的主要客户中并无保利的身影呢?两处信批数据到底哪个才是真实数据,恐怕还需公司作出解释。
大量应收账款逾期
关联方成欠款大户
在房地产行业不景气,房地产企业经营状况不佳,现金流趋紧的情况下,作为供应商的麦驰物联回款状况必然会受到影响,表现在财务上便是应收款项规模日趋庞大。
招股书显示,2020年至2022年,麦驰物联的应收款项(包括应收账款和合同资产)分别为3.86亿元、4.60亿元、4.86亿元,占营业总收入的比例分别为73.79%、92.06%、104.84%。由上述数据不难看出,其应收款项不但规模越来越大,占营收的比例也在不断提高,这意味着其赊销比例越来越高,应收风险越来越大。
巨额应收账款的存在,使得企业不得不计提大量坏账准备,从数据来看,2020年至2022年,麦驰物联计提的坏账准备分别为4480.24万元、6101.71万元、8279.29万元,规模越来越大,而这无疑会影响到企业净利润的表现。
实际上,麦驰物联已经出现大量的应收账款逾期。据招股书披露,报告期内其逾期应收账款余额分别高达6485.13万元、1.23亿元、1.74亿元,占应收账款原值的比例分别为15.04%、23.69%、30.58%。可见,其逾期应收账款的规模越来越大,占比越来越高,这意味着其应收账款正面临着巨大的回款风险。
在麦驰物联的大客户中,绿地就出现了较高的回款风险。截止2022年末,麦驰物联对绿地及下属公司的应收款项(含应收账款和合同资产)为8563.22万元,占其应收款项余额的比例为15.05%。然而,2022年绿地控股业绩大幅下滑,其中营收同比减少19.98%,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减少83.65%,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减少55.94%,以至于该公司出现资金紧张而付款较慢的现象。为降低对绿地的应收账款回收风险,麦驰物联对绿地的应收款项计提了2140.80万元的坏账准备。
除了绿地外,麦驰物联对关联大客户保利的应收规模也不小,报告期内,来自保利的应收账款分别为1.02亿元、1.35亿元、1.60亿元,分别占应收帐款余额的23.70%、25.99%、28.08%。对于极其照顾其业务的关联方,大量应收账款无法及时回收,麦驰物联又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呢?毕竟,如果大量应收账款长期无法回收,势必会影响到其流动性,给其现金流造成巨大压力。
从“造血”方面看,从2019年至2021年,其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118.49万元、-628.83万元、-2749.36万元,持续三年为负值,直到2022年才有不足5000万元的净流入,这说明其近年来的经营“造血”能力并不好。如果其空有利润,却无法靠经营自主“造血”,未来如何保持经营的持续性就成了令人担忧的问题。更何况,在前述背景下,其还要募集资金扩大规模,其中的必要性值得商榷。
(本文已刊发于5月20日《红周刊》,文中提及个股仅为举例分析,不做买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