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中源协和2022年营收创新高 以“精准医疗”为矛 研发应用转化节节开花)


(相关资料图)

4月25日,中源协和(600645)发布了2022年年报,报告期内,公司承压前行,通过深拓“精准预防”、“精准诊断”、“细胞治疗”三大业务布局,中源协和正在搭乘行业红利快车。

2022年度营收创新高

现金流同居高位水平

作为中国较早投资生物资源储存项目的上市公司,中源协和已安全运营超过20年,并稳居细胞存储领域的市场领导者地位。目前,公司已形成包括细胞检测制备及存储、体外诊断原料及试剂、科研试剂产品、基因检测服务、干细胞及免疫细胞治疗的全产业链。客户群体已从早期直接面对产妇,扩展到服务于新生儿整个家庭的C端客户,以及医院、科研单位等B端客户,已形成稳固持久的发展模式。

财报显示,公司2022年营业收入15.55亿元,创1993年上市以来的最高水平。报告期内,公司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04亿元,同比增长88.99%。业绩表现整体保持稳定,与中源协和灵活的市场策略、自身技术实力等因素不无关联。报告期内,公司一方面继续加大抗体和蛋白产品的研发力度,推出新产品,实现了抗体和蛋白业务的持续增长;另一方面通过原料自研产品和国产化替代、工艺优化等方式,进一步降低产品成本。在病理诊断方面,加强与医院的合作,推动全自动免疫染色系统UltraPATH60、UltraPATH30装机,病理诊断业务迎来快速增长。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62亿元,处于历史次高水平。公司2022年销售毛利率为67.65%,维持在近年的相对高位水平。

研发实力逐级跃升

研发应用转化成效显著

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生物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离不开研发。长期以来,中源协和将研发、人才视作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近年,中源协和不断加大研发投入,2018年至2021年,公司研发投入总额占营业收入比例分别为7.82%、7.91%、8.94%与9.55%。2022年,公司研发投入跃上新台阶,达到15868.48万元,研发投入总额占营业收入比例突破10%。2022年,公司研发人员数量增至248人,创2018年以来最高值。

在不断加码研发的基础上,中源协和已经形成了层次合理的研发体系、多种合作模式的研发团队,一是公司自有团队自主研发,自主申报,二是与国内知名三甲医院合作的临床转化平台,三是与国内外知名院士、专家合作。

中源协和重视细胞临床应用研发,研发目标和方向明确,研发应用转化迎来显著成效,药物申报的新突破和新成果节节开花。截至披露日,公司全资子公司武汉光谷药业自主研发的VUM02注射液(人脐带源间充质干细胞注射液)四个适应症失代偿期肝硬化、特发性肺纤维化、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IND已获得CDE受理,其中适应症失代偿期肝硬化、特发性肺纤维化已获得临床试验批准通知书,进入临床试验,目前正在进行临床前准备、方案调整等细节工作。

公司参股的北京三有利公司与首都医科大学共同申报的“人牙髓间充质干细胞注射液”治疗慢性牙周炎已完成I期临床试验和临床总结报告,目前正在完善II期临床方案,即将提交II期IND。

公司参股的合源生物公司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产品赫基仑赛注射液(暂定)(CNCT19细胞注射液)先后获得NMPA三项新药临床试验许可,其中用于治疗成人复发或难治性B细胞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新药上市申请(NDA)于2022年12月获得CDE受理,并纳入优先审评审批程序。

搭乘行业红利快车

精准医疗产业链优势进一步夯实

近年来,受益于政策红利密集释放,叠加产业升级、资本加持等,精准医疗驶入“换挡提速”的快车道。

此前,《“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印发,要求发展基因诊疗、干细胞治疗、免疫细胞治疗等新技术,强化产学研用协同联动,加快相关技术产品转化和临床应用,推动形成再生医学和精准医学治疗新模式。药监局也在持续完善细胞治疗在研发、生产等各方面的政策体系。

在政策红利背景下,细胞治疗、诊断等领域迎来快速发展。如细胞治疗领域,据全球知名市场调研机构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显示,中国细胞治疗市场空间将由2021年的13亿元增长至 2030年的584亿元,年均增速高达 53%。在诊断领域,根据罗兰贝格管理咨询发布的《2023 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现状与趋势报告》显示,2022年我国体外诊断市场规模预计约为1460亿元,近6年复合增速约为21%。

中源协和审时度势,紧抓行业变革机会,在精准医疗细分赛道已构筑具有竞争力的业务链条。公司在干细胞和免疫细胞方面均有布局,目前已建立20家综合细胞库,并具备从基因、蛋白、抗体、诊断原料到诊断试剂的自主可控的全产业链优势和成本优势。在新一轮行业景气周期中,中源协和有望依托自身综合竞争力、产业链业务布局优势进一步开疆扩土,赢得市场先机。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