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前言

我读书非常慢,经常停下,《道德经》读了两年,在朋友圈敢发感悟的,偶尔为之。我觉得我能(敢)写点感悟的,才算是我真读过的,写不出的就算我其实没读懂。相比别人,我对我自己读不dong(动和懂)书,也曾经很自我怀疑---是不是我学习能力太差?好在朋友圈里的微信好友都很支持,给了些许安慰。

我也是不敢简单地把书里的别人的精彩拿出来发文章的,因为那不是我的。年过半百,渐渐悟到了很多东西其实是书里学不来的。什么是“我的”?必须是我将书里的内容,结合自己五年基层管理、十年中层管理和十年高层管理的经验,揉在一起,才能“化”出来和值得“奉”出来的。涉及我没有能经历到的领域或层次,往往就不能把书中的相关东西变成自己的东西。所以我想,就我个人而言,读书学习和复盘,是强化了转化效率,但转化的基础还要来自我自己的经历。究其根本,看来我的能力模型是不配“书中自有黄金屋”的,我更应该追随阳明先生所说的,“事上磨、心中修、尘中炼”。既然是在练中炼,我写道德经自然就不是正襟危坐从头至尾,用中有感悟即发,体会也就不按章节顺序来写了。

老子写《道德经》,解答如何成为有道者和圣人;我看《道德经》,却都是在找如何做成功的个人和管理者。个人成长和组织成长,个人战略和组织战略,个人管理和组织管理,内在道理都是相通的,这是我读《道德经》的关键处,学管理,以上都包括。关于这三对词之间的关系,大家可以参看我下面的报告,也许比文字更生动说明我的理解。

“从管理学读《道德经》,借《道德经》悟管理之‘道’”。薛涛读《道德经》的管理学系列体会,也将编辑成书——《管理学之“道”与实践》,本书预计将于明年年初与读者见面,敬请关注!

相关阅读:

薛涛:读《道德经》中的几点管理学体会(一)

薛涛:读《道德经》中的几点管理学体会(二)

薛涛:读《道德经》中的几点管理学体会(三)

读道德经的管理学体会-上 | 终始:玄-有无-做好人解读32

读道德经的管理学体会-下| 终始:玄-有无-做好人解读32

道德经解读七夕特别版:老子“三宝”里的爱经

《道德经》第三十四章

原文:

大道泛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而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常无欲,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译文:

大道广博无际,左右上下无所不到。万物靠它生长发展而不止息,成就了功业而不自以为功。养育万物而并不认为自己是万物的主人,一直无欲无求,可以称它为“小”;万物向它归附而并不自认为是主宰,可以称它为“大”。正因为它始终不认为自己伟大,所以才能成就它的伟大。

正文:

“道”是跨越时空的,是大到无限的,万物都需要依靠它,但他却无所谓。“小”这个字在《道德经》有非常特殊的意义,也是本章的题眼。第一章的“妙”同“眇”,就是小,如第十五章的“微眇玄通”,和第五十二章的“见小曰明”。本章中,小其实是无,老子希望我们做无做小,因为回顾我们在世间的痛苦,都是来自大和有。

如何解决我们的痛苦,是我深深感觉到《道德经》里老子最想做到的东西,就是他作为圣人的悲悯,然而我们都很难理解他。我从《道德经》第一章,到第四十六章,再到第八章,也想和老子一起解决它。我回顾自己的一生,因为从来没有太大的野心,所以却能理解老子的意图,佩服老子的牛刀,如何这么快乐,却就成为了老子。于是,不由得和他一起来找找答案。

历史穿越剧分割线

壹 终于见到了花心大萝卜的老子

我四十多那天没怎么睡,终于在解完前面几章,仍毫无头绪、抓耳挠腮、废寝忘食、彻夜达旦后,听到脑子里出现了一个声音,用大不列颠古音大喊着:“不要再睡了,李耳已经杀害了清白的睡眠!那清白的睡眠,把忧虑的乱丝编织起来的睡眠,那日常的死亡,疲劳者的沐浴,受伤的心灵的油膏,大自然的最丰盛的菜肴,生命的盛筵上主要的营养,再也不会回来了!”〔1〕

失去了睡眠而苦不堪言的我,只好像无头苍蝇一样,去找那个干掉了我的睡眠的李耳,却发现这是一个“等待戈多”〔2〕的游戏。当我苦到几乎昏厥,却突然发现我已经站在老子面前。

我才不管他有多老,我无礼的用我的周公庙地界的方言问他:“恁浓萨咧?”〔3〕

老子不以为唐突,因为他不在乎礼不礼,他说那是前两天那个求他的孔老二讲究的东西。

我冷静了下来,这招不灵啊,想找回睡眠,还是老老实实的问吧!

“我好久睡不着了,觉得好苦好苦!请问怎么办呀?”(其实我知道是因为他,但得假装一下不是?以后的括号里都是我脑袋瓜里偷偷瞎琢磨的。)

老子潇洒恬淡的曰:“那是你焦虑了。”(擦,装活佛呐,我当然知道,我忍)

“那为啥我会焦虑呢?'

老子曰:“人有三心二意,三心是:过去是悔恨心,现在是比较心(嫉恨等),未来是焦虑心,二意是根和念。”(感情老子不但是个花心大萝卜,说话还老招呼着下三路,嘿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