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士气概念中的意志是人们们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支配其其行动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简单地说就是有明确动机和目标的心理过程,其表现于人们所具有的果断性、坚持性和自制力上。


(资料图)

2、士气概念中的动机是指行为的原因,人们行为的原因包括人们的本能欲望希望、行为可能性必然性的认知、行为应该性必要性的意识三个方面。

3、所谓具有积极主动性的动机则是指个体与行为的整体长远目标相统一的动机,它包括个体与群体目标相统一的动机、与战略目标相统一的战术动机、与长远目标相统一的短期动机等等。

4、士气激发的过程与方式可以士气图表示。

5、驱动作用士气是一种具有积极主动性的动机,而动机是行为的原因,所以士气的作用必然是对士气性行为的作用。

6、任何心理活动对行为的作用都有驱动力和消减力的两面性,这种驱动力和消减力的两面性就是指提高或削弱人们精力或体力、乃至能力的发挥。

7、这也就是说,士气的驱动力作用也就是指激发出人们进行意志性行为的精力体力与能力。

8、就某个人来讲,其在群体活动中发挥出的精力体力的大小代表行为的强弱,而行为的强弱又跟随动机的强弱。

9、这也好比如果我们不愿意做某件事,那么我们就不会去做某件事,也就是说不会为此事付出一点精力体力;但相反,如果我们愿意做某件事,则为相应的事所付出的精力体力就越多。

10、这也就是动机的强弱与精力体力的发挥所表现出的正比例关系。

11、由于士气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动机,相应地说,某个人在群体活动中精力体力发挥出的大小也是与这个人士气的强弱成正比的。

12、士气强的个人在群体活动中总是能付出较多较大的精力体力,而不知疲倦;相反士气弱的个人即使在群体活动中付出较少的精力体力,他们也可能会感觉到异常的紧张和疲劳。

13、美国心理学家迈尔根椐前人实验的结果提出一种疲劳动机理论,该理论将人们可用于某项工作进行的潜在的精力体力称之为储存的工作能量,迈尔认为人体的总能量是一个常量,每个人每天都在根椐自己的需要和动机水平对这个总能量进行分配,把它们用于工作、学习、生活、娱乐等方面。

14、不同的人在同一时期或者同一个人在不同时期,由于各人或某一个人所具有的动机强度的差异,因此而对个体所包含与储存的潜在能量在相关行为上进行分配的比例是不同的。

15、个体的某种动机强度高时,其在相应行为上能量分配就多些;个体的某种动机强度低时,其在相应行为上的能量分配就少些。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