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学东
【资料图】
最近几年,存款总额在增加,而且增幅还在扩大。储蓄积累是未来经济发展的基础,存款增加在某些情况下是好事。但是在目前情况下,商业银行存款增加,同时定期存款增加过快,却潜藏一定的隐患。
今年一季度,人民币存款增加15.39万亿元,同比多增4.54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9.9万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增加3.18万亿元。
而去年一季度,人民币存款增加10.86万亿元,同比多增2.51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7.82万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增加1.39万亿元。今年一季度存款增加幅度相比去年更大,而且非金融企业存款增幅较高,这是一个非常值得重视的现象。
对于存款增速过高,银保监会最新的回应是:这是市场化行为,消费者综合考虑风险收益的匹配性,一部分理财产品转移到了存款上来。
更加需要重视的是,存款总额增加的同时,定期存款占比在攀升,存款定期化趋势更加严重。由于定期存款的成本较高,就会挤压银行净息差,导致商业银行营收和利润都会下降,今年一季度这种商业银行净息差收支更加严重。截至25日,4家上市银行披露了2023年一季报。两家银行净息差进一步收窄,有银行年化净息差降至1.77%。
2021年2月,居民定期存款占居民存款总额的65.8%。2022年2月,居民定期存款占居民存款总额的67.9%,上涨幅度是2.1个百分点。今年2月,这个数字是70.2%,上涨了大约2.3个百分点,上涨幅度也在扩大,居民定期存款的占比是扩大的。
再来看企业的情况。2021年2月,企业定期存款占企业存款总额的64.3%,2022年这个数据是65.4%,上涨了1.1个百分点,2023年是67.4%,上涨了2个百分点,企业定期存款不仅占比在扩大,而且今年相比去年的涨幅也是扩大的。
那么商业银行如何应对呢?两个办法,一个是提高贷款利率,一个是降低存款利率。目前由于疫情刚刚结束,后疫情时代需求尚在复苏的初期,基础不是很牢固,这导致实体经济对贷款的需求比较弱,目前商业银行贷给地方政府和国企的贷款利率是下调的。据媒体报道,有些贷款利率到了3.6%左右,跟大多数理财产品出现倒挂,所以提高贷款利率此路不通。
那么只剩下降低存款利率,自4月初以来,天津、山西、广东、河南、湖北、陕西等多地中小银行不同幅度地下调了各类存款利率,部分银行下调幅度甚至超过30个基点。
近期市场上存款利率的下调基本上应该是中小行针对去年9月的补降。去年1月和8月LPR两次调降,4月是自律机制鼓励调整下调浮动上限,9月是大行发起调低挂牌利率。两次调整中,中小行调整动力不足,并非所有中小行都有所跟进。
未来存款利率下调可能还会继续,这是因为2022年4月,利率自律机制建立了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自律机制成员银行参考10年期国债利率、1年期LPR利率合理调整存款利率水平,但是一季度以来,10年国债收益率震荡下行,从年初的2.895%下调到目前的2.806%,未来大概率还会继续下调,1年期LPR利率处于历史低位,这可能引发大型商业银行存款利率再一次下调。
事实上,目前各银行在存款利率上还是竞争比较激烈的,尤其是中小银行,去年年末还有上调利率的,存在一定的无序竞争。央行此前的考核机制,对于调整及时高效的金融机构将给予适度激励。现在主要是处罚,这就会导致目前的存款利率水平进一步下调。
但是,笔者认为存贷款利率不仅仅是商业银行的资金价格,更是一个宏观经济的关键变量,应该与物价和资产收益率等经济发展水平相匹配,与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相适应,因此一般都是存贷款利率同时调整,这样符合经济发展的规律,不可仅仅为了稳定商业银行净息差,让存款利率一降再降,而贷款利率却不动。
同时,居民对于存款利率不敏感,即使利率再降,存款仍然会增加,消费仍然疲弱,不利于经济复苏,所以只调整存款利率效果有限。
责任编辑:孟俊莲 主编:张志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