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日央行宣布下调逆回购利率10bp,我们认为背景主要是4月以来经济恢复放缓、物价涨幅回落且信贷增长乏力。
市场普遍认为年内有望降息,不过这一时点早于部分机构的预测。预计6月的MLF和LPR利率均会跟随下调,其中5年期LPR下调幅度或超10bp。
本次逆回购降息可能标志着政策加码窗口开启,基建和地产领域或为亮点。不过,也需要警惕短期人民币贬值压力。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事项:2023年6月13日,中国人民银行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2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1.9%,上次为2.0%,下调10bp。对此,我们点评如下:
4月以来经济恢复放缓、物价涨幅回落且信贷增长乏力,降息恰逢其时。本次逆回购降息的背景主要有三方面。
第一,由于地产销售下滑以及消费场景限制解除的红利消退,4月以来我国经济恢复放缓,4月和5月PMI连续2个月处于荣枯线以下。
第二,近期CPI和PPI涨幅明显回落,5月CPI同比上涨0.2%,PPI同比下降4.6%。物价涨幅回落反映了需求不足是当前经济的主要问题,同时物价回落也导致实际利率被动升高。
第三,4月信贷投放明显降温,居民贷款重新出现负增长。从票据利率判断,5月的信贷投放可能也偏低。
近期部分银行下调存款利率,6月9日易纲行长讲话提到“加强逆周期调节”,均透露出一定的降息信号。根据各银行官网,6月8日六大国有银行下调存款挂牌利率。
其中,活期存款下调5bp,2年定期存款下调10bp,3年和5年定期存款下调15bp。后续部分股份制银行跟进下调存款利率。6月以来的存款利率下调和4、5月时的存款利率调整意义不同。
4、5月的存款利率调整是去年9月那一轮存款利率降息的补充和收尾,而6月的存款利率下调是新一轮的开始。另外,6月8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赴上海调研时提到,“加强逆周期调节,全力支持实体经济,促进充分就业”。
从5月15日发布的央行一季度货政报告中的“搞好跨周期调节”变成了“加强逆周期调节”,可能也暗示了货币政策的进一步发力。近期市场普遍认为年内有望降息,不过这一时点早于部分机构预测。
预计6月的MLF和LPR利率均会跟随下调,MLF下调幅度或为10bp,LPR存在非对称下调的可能性,5年期LPR下调幅度可能更大。
从历史来看,MLF和逆回购利率往往同步调整,且调整幅度相同。预计6月15日MLF到期续作时利率也将下调10bp。
由于LPR在MLF利率基础上加点报价,MLF下调后LPR大概率跟随调整。考虑到当前房地产销售较为低迷,5年期LPR的下调幅度或超过10bp,以进一步降低房贷利率,促进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本次逆回购降息可能标志着政策加码窗口开启。一般来说,货币政策都会与其他稳增长政策同步调整,货币政策的变化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中央整体政策基调的变化。
我们认为,在央行逆回购降息之后,其他的稳增长政策也值得期待。如基建领域的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地产限购限售的“因城施策”放松、地产企业的融资支持强化等。从时点上来看,去年的两轮稳增长政策都是在国常会提出的,分别在2022年5月23日和2022年8月24日。
因此今年的稳增长政策也未必需要等到7月下旬的政治局会议,之前的国常会就有可能会出台。
本次降息可能加深中美利差倒挂程度,导致部分外资流出,增添人民币贬值压力。中期来看,预计人民币汇率贬值空间有限,去年7.3的低点是较强阻力位,中国经济动能恢复后人民币可能重回升值。
本文作者:程强、王希明,来源:中信证券,原文标题:《逆回购利率下调,或预示开启政策加码》
程强 宏观经济首席 分析师
S1010520010002
王希明 宏观分析师
S1010521040001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