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原因一:部分REITs基金底层资产经营以及分红率不及预期。对REITs底层资产的评估相对困难,因为市场能得到的一手信息较少。从大环境出发,我们认为2023年经济弱复苏的趋势确定,产业园、仓储物流等仍维持高景气。从边际变化来看,受益于商务旅游物流等业态向好,高速类资产收费更加稳定,盈利预期有好转可能。
原因二:供给相对稀缺,导致部分REITs产品估值偏高。我们认为需要选择更好的价格建仓,降低对现金分派率的“打折”。此外,结合估值溢价率(=2022年资产估值/初始资产估值)来看, PV乘数越低+资产估值提升的REITs基金更值得关注,这意味着底层资产的溢价提升没有被反映在REITs估值中。
(资料图)
原因三:流通盘较小,更多反映了交易型投资者心态退潮。根据数据披露,有两只公募REITs状态为“已反馈”,暂时来看供给放量的冲击有限,对此我们建议继续保持观察。而结合2022年6月份的第一波解禁来看,REITs市场整体受到的冲击并不大。因此供需关系失衡导致的调整,目前看幅度应该有限。此外,从折溢价率(市场价格/单位净值)来看,REITs基金平均溢价率从2月中旬的20.19%压缩至13.72%,性价比已然提升。
----
对近期REITs下跌的三点思考
近期,REITs市场持续下跌。其中,中证REITs指数从2月份高点至今(04.24收盘)累计下跌8.74%。同期,上证综指累计下跌0.54%,中债综合净价指数累计上涨0.39%,REITs表现弱于股债两个市场。
从我们拟合的分类指数来看,产权类、特许经营权类分别下跌8.11%和6.42%;按底层资产分类,跌幅从高到底排序分别为园区基础设施(-9.81%)、仓储物流(-7.90%)、生态环保(-6.55%)、交通基础设施(-6.40%)、保障性租赁住房(-4.14%)、能源(-3.44%)。
REITs市场下跌主要有三大原因,具体来看:
原因一:部分REITs基金底层资产经营以及分红率不及预期
底层资产经营情况来看,已经披露年报的数据显示,大部分REITs产品底层资产实现收益不及预期。表现较好的有华夏合肥高新产业园,实际/预计EBITDA为171%,鹏华深圳能源REIT、红土创新深圳人才安居REIT等6只基金盈利完成率在[120%,160%]区间;5只REITs基金盈利完成率在[100%,113%]。另外有8只REITs产品盈利状况不及预期,占比40%,其中两只交通基础设施类REITs表现最弱。
根据监管规定,REITs产品可供分配金额分派率不得低于90%,因此投资者实际得到的分红收益主要取决于底层资产盈利情况。结合表1数据来看,实际/预计EBITDA越高一般而言对应着实际/预计分红率越高。
也有部分项目虽然盈利能力不及预期,但最后实现了分红率100%。比如,建信中关村产业园REIT,根据2022年基金年报信息,受到疫情影响,项目公司对园区内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减免部分租金,导致当年收入受到负面影响。但基金管理人以及运营管理机构减免了管理费,化解了租金降低的影响。
富国首创水务REIT,合肥项目公司受到疫情以及水质异常事件影响,产能利用率偏低。但当期退税款近661万,前期预留的建设工程款以及相关运营费用本期加回6259万,对冲了处理水量降低以及其他调减项的影响。
总体而言,REITs底层资产表现尚可,但业绩不及预期占比40%亦不算低,尤其在供给释放的早期,市场主流认知是底层项目仍是以优质资产为主。此外,两会对2023年GDP目标增速定为5.0%,贴近市场预期下沿,也会一定程度上打压风险偏好。
对REITs底层资产的评估相对困难,因为市场能得到的一手信息较少。从大环境出发,我们认为2023年经济弱复苏的趋势确定,产业园、仓储物流等仍维持高景气。从边际变化来看,受益于商务旅游物流等业态向好,高速类资产收费更加稳定,盈利预期有好转可能。
原因二:供给相对稀缺,导致部分REITs产品估值偏高
从一级市场角度来看,存量27只REITs基金,规模合计接900亿,相比股债等传统品种量级很低。并且从结构来看,原始权益人及其关联方的战略配售比例平均68%,留给金融机构网下打新的空间23%,公众参与者不足10%。
投资者结构的特性也反过来导致大部分REITs基金上市首日溢价较高。一方面,打新不再剔除最高价,为了增加账户中签率,网下机构报价更容易贴近价格上沿;另一方面,战略配售份额限售期至少1年,原始权益人达到5年,流通盘占比较低,也约束了二级市场价格发现的功能。
从二级市场角度来看,我们在此前报告分析过,可以把REITs的收益拆分成债性和股性两部分。债性部分看分红,即现金分派率;股性部分看底层资产增值以及二级市场交易的资本利得。
REITs基金分红率较高,产权类和经营权类REITs现金分派率分别分布在4-5%和7-9%区间,与国债收益率维持正利差,也能够覆盖机构负债成本,因此配置价值较高。但由于REITs的久期较长,期间遇到大幅波动,比如2月份以来二级价格下跌6.5%就基本吞噬了一年的分红。
更为重要的是,现金分派率的分母是基金买入成本,若在二级市场买入且买入价已经较初始评估价格有较高溢价,那么实际的现金分派率会打折扣。
股性指标一般看内部收益率(IRR)、PV乘数、P/FFO。①从披露情况来看,REITs基金初始IRR均高于6.5%,有较强吸引力;但由于数据缺失,产品之间可比性不高。②P/FFO均高于10倍,估值水平不低;但时间序列不长,因此可参考性也有限。
③PV乘数=REITs估值/ABS估值,理解为债底之外的代表弹性的部分。存量产品PV乘数平均1.11,其中有7只PV乘数低于1可以划分为债性产品,而另外20只PV乘数高于1则可以划分为股性产品。
结合估值溢价率(=2022年资产估值/初始资产估值)来看,我们认为PV乘数越低+资产估值提升的REITs基金更值得关注,这意味着底层资产的溢价提升没有被反映在REITs估值中。
原因三:流通盘较小,更多反映了交易型投资者心态退潮
REITs产品最初下跌的触发因素主要在于股债市场走势波动。开年以来至2月初,10年国债利率高位震荡难以向下突破。从定价角度,意味着REITs要求的折现率上升,压低估值。而股市年初表现较强,从历史来看,REITs走势大体与股市呈现一定负关联性。在下跌的过程中,预期的反复,以及年报数据的不及预期,进一步打压了整体市场表现。
但在持续下跌的过程中,不可忽视的是投资者心态的退潮,从追逐稀缺型而接受高溢价,心态切换为担忧供给放量更倾向于获利了结。而这样的心态成为主导因素,恰恰是因为投资者结构的特征。
正如前文所述,坚持长期主义的投资者份额通过一级战配被锁定,无法从交易环节对市场施加影响。而场内流通盘的占比平均44%,低的仅20%左右,意味着相对少的成交量能够较大程度的“表达意见”,影响市场走势和估值水平。
根据数据披露,有两只公募REITs状态为“已反馈”,暂时来看供给放量的冲击有限,对此我们建议继续保持观察。而结合2022年6月份的第一波解禁来看,REITs市场整体受到的冲击并不大。因此供需关系失衡导致的调整,目前看幅度应该有限。此外,从折溢价率(市场价格/单位净值)来看,REITs基金平均溢价率从2月中旬的20.19%压缩至13.72%,性价比已然提升。
本文来源:覃汉,原文标题:对近期REITs下跌的三点思考
(执业:S0880514060011)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