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作者 | 柴旭晨
开年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首笔巨额融资,被吉利旗下的极氪汽车斩获了。
2 月 13 日,极氪宣布完成 7.5 亿美元(约 52 亿元人民币) 的 A 轮融资,由 Mobileye 创始人兼CEO Amnon Shashua、宁德时代、越秀产业基金、通商基金、衢州信安智造基金五家参投。
由此,吉利集团持有极氪的股权将从58.31% 降至 54.73%(按已转换基准计算),业绩将继续并入吉利集团财报。
值得一提的是,极氪此次投后估值已攀至 130 亿美元(约合 887 亿元人民币),逼近埃安,让不少新势力艳羡。
去年下半年以来,传统车企分拆新能源品牌资本化,迎来热潮。其中,广汽集团的埃安融资 183 亿后估值千亿;东风旗下岚图融资 50 亿元估值 300 亿元;长安旗下的阿维塔融资 50 亿元估值近百亿。
作为对比,已上市的新势力中,理想、蔚来、小鹏三家的市值分别约合 1773 亿人民币、1193 亿人民币、559 亿人民币,零跑则约为 259 亿元人民币。
也就是说,极氪的估值已经是小鹏的约1.6倍,零跑的约3.5倍,仅次于理想和蔚来。
要知道,极氪是一个成立还不满两年,仅有两款在售车型的新品牌,去年总销量7.2万台。
极氪估值的猛涨,离不开其豪华投资者朋友圈的众星捧月。
此次 A 轮融资中,宁王的身影就格外引人瞩目。早在 2021 年 8 月极氪的 Pre-A 轮融资中,宁德时代就已现身。此次再加码追投,可见其对于这家新势力的看好。
除了资金上的支持,作为电池行业巨头,宁德时代还为极氪提供了电池产品的支持。去年麒麟电池发布后,极氪 009 便成为首款搭载的车型。
宁王之外,本轮融资 Mobileye 创始人的参与也很显眼。极氪与自动驾驶头部公司 Mobileye 结缘在 2021 年,此后双方便围绕辅助驾驶 ADAS 展开了合作,极氪 001 搭载的就是后者的 SuperVision 系统。并且双方还将在2024年合作推出 L4 级自动驾驶的纯电车。
除了不菲的估值,极氪此次上市的速度或将创下记录。
去年 12 月,吉利控股公告称,极氪已于 2022 年 12 月 7 日向美国证监会秘密递交 IPO 注册文件,加快了独立 IPO 的步伐。
市场普遍预计,极氪最快将于今年Q2挂牌,因此极氪也被认为是今年最有可能率先上市的新势力。
而极氪对于吉利和李书福的战略意义也非同一般。
早年,吉利与比亚迪曾为争夺“自主车企一哥”的头衔拉锯许久,不过如今比亚迪已经在市值和电动车的销量上完成超越,但吉利也未曾甘心认输。
2019年,吉利为转型推出的几何汽车表现平平,很快在2021年,极氪便接棒肩负起吉利冲刺高端电动化的使命。作为吉利旗下新能源板块的头牌,吉利集团的掌门人李书福亲自挂帅担任极氪汽车董事长。
这一次,极氪成功冲了出来,并且销量规模也证明了其实力。去年共计交付 7.2 万辆,平均订单金额在 33.6 万元左右,其中 12 月的交付量逾 1.1 万辆,同比增长约 200%,极大地提振了吉利在新能源汽车赛道的声望。
背靠吉利集团这棵大树,极氪跑赢了一众新势力,以及一众“二次创业”的传统车企的新能源品牌,在去年一路逆袭成为“造车四小龙”。
随着市场的迅速打开,极氪便展现出了更大的野心。吉利集团预期,到 2025 年,极氪销量要达到 65 万辆,在高端电动汽车市场占有率居全球前三。
这意味,极氪要在未来的3年时间里,平均每年至少卖要出19万辆新车才能得偿所愿。今年,极氪的销量目标是14万台,同比翻倍。
3个月前,极氪就推出了 50 万元以上的 MPV 极氪 009,进一步向更高端的细分市场进军。到了今年 2 月初,极氪第三款车型--ZEEKR X的盖头被掀开,这款A级SUV预计将于 4 月上海车展正式发布,并在年内上市。
当然,现实的另一面是,与大多数电动车企一样,极氪也未能摆脱亏损的境遇。身处高端圈层的极氪,毛利率还不及中低端市车企的水平。
极氪 CEO 安聪慧此前透露,2022 上半年,极氪整车毛利率水平在 5% 左右,这与走低端市场的哪吒汽车相近。而同期蔚小理的毛利率分别为 13.8%、11.6%、22.1%。
根据吉利财报,2021 年与 2022 年上半年,极氪营收分别为 28.68 亿元、88.28 亿元,净亏损分别为10.1 亿元、7.59 亿元。
在巨大的目标、野心、亏损面前,融资乃至上市是极氪紧迫的任务。而这也是在资本市场长袖善舞的李书福所熟悉和擅长的。
吉利旗下的多家公司,正是通过上市募集资金来实现转型。在最近一年时间中,就有极星汽车、亿咖通完成上市,路特斯离挂牌也只差临门一脚。
作为吉利转型新能源最重要的一子,若极氪顺利登陆资本市场,李书福便距自己的梦想近了一大步。
这是一个硝烟四起的战场。新势力的王位争夺战,远未到终局。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